“大漳州”来了!
2月2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布消息,国务院和省政府正式批复同意对漳州市部分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同意撤销县级龙海市,设立漳州市龙海区;同意撤销长泰县,设立漳州市长泰区。
??漳州古城
这次行政区划调整,使漳州市形成了“一城四区”的区域发展格局,一个“大漳州”的都市圈即将崛起,跨步迈入漳州城市发展的里程碑。
消息一出,漳州人民奔走相告、欢天喜地,在喜悦兴奋的热情逐渐降温之后,人们也开始思考:
撤县立区之后,“大漳州”的未来商业机遇在哪里?
01
破局
中心城区辐射能力弱
扩容提质大势所趋
在探究机遇之前,我们先要了解漳州为什么要撤县立区?
撤县立区,顾名思义,就是将龙海和长泰,从原来的县级行政单位改设为市辖区。
自此,漳州市对这两地的财务安排和人员机构调整拥有了更大的统筹能力。也就是说,今后漳州在考虑市区城镇化发展的布局中,将会把龙海、长泰全面纳入统筹规划、管理范围中。
??漳州江滨路段
其实,这条爆炸性新闻在坊间已经流传多年。
早在年漳州两会上,民革漳州市委就向大会提交了《适时实施城区行政区划拓展,推动漳州跨越式发展》的提案。提案分析说,漳州现有行政区划格局已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中心城区辐射带动力弱,漳州市中心城区仅有芗城、龙文两区,经济总量和空间规模过小,综合实力偏弱,辐射能力不强,不足以带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此后10年,虽然毗邻的龙海市、长泰县依托区位优势发展迅速,与中心城区呈现组团连绵发展的态势。然而因为漳州市中心城区面积长期没有变化,发展空间不足、辐射带动能力较弱、综合承载能力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相对较低等问题日益凸显。
并且,由于在行政区划设置上,龙海市、长泰县仍为县级体制,阻隔了中心城区向东、向北拓展,限制了港口、腹地资源的有效整合,使得漳州市难以实现从滨江城市向滨海城市发展转变,也使得闽西南协同发展、厦门湾一体发展、漳州市“大抓工业、抓大工业”发展战略的实现受到了一定影响。
于是,在今年的漳州《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年,漳州要稳妥推进中心城区行政区划调整,提速东部新城、市区北部片区、西湖片区、南江滨片区开发建设,推动主城区跨江面海发展。
此外,在今年龙海、长泰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均出现了“深度融入漳州中心城区发展布局”等字眼。
无论对政府还是老百姓,“大漳州”概念深入人心,已然大势所趋。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势在必行。
02
解局集聚辐射效应增强
政策红利助力行业起航
一纸文件,不过短短个字,却将漳州市辖区面积从平方公里扩展为平方公里。行政区划调后,大开大合的城市空间,让新的机遇呈现在漳州这座古老的城市面前。
国土空间、产业空间如何布局?
民生项目、基础设施如何完善?
商业机会、工作机会趋势何在?
对政府部门、企业家和老百姓们,都是一个新课题、新挑战,也为每一个人提供了大有可为的舞台。
01产业政府搭台,产业唱戏。
随着产业和人口向优势区域集中,形成以城市群为主要形态的增长动力源,进而带动经济总体效率提升,这是经济规律。只有拥有相配套的产业,“大漳州”才能实至名归。
漳州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将重点发展大石化、大健康、大装备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三大三新”产业。
再观龙海、长泰,分别具有得天独厚的港口优势和生态优势,拥有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基础条件和广阔的工业发展空间,在融入漳州中心城区后,共享土地供应政策,将进一步优化增量、盘活存量,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率,壮大中心城市体量,有效拓展中心城区发展空间。
??漳州市市委书记邵玉龙在长泰新区溪东片区调研
02贸易龙海月港、长泰东溪自古就是“海上丝绸之路”源头,这次行政区划调整,充分利用和发挥了龙海和长泰的海洋、岸线和港口优势,使漳州市形成了通江达海、跨江发展的新格局。
在漳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上,向更高层次发展。龙海和长泰的台企占到漳州全市四分之一以上,在区划调整后,将发挥漳州独特对台优势,打造海峡两岸产业融合示范区,建设“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
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上,向更宽领域发展。海上通道和临港复合交通体系将更完善和畅通,海上贸易和陆地贸易之间的衔接功能将进一步强化,漳州将更好地融入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
03城建“大漳州”的跃动需要“大动脉”。
当龙海、长泰从县域成为中心城区之后,亟需依靠配套的基础设施撑起一条健康活力的“大动脉”,通过互联互通、高效快捷的城区交通网络,增强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力。
为此,道路等级标准要进一步提高,交通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要进一步完善,对外交通辐射能力仍需增强,才能提升城市品质和运行效率。
这意味着,龙海、长泰两地包括公路、水利、气电、建筑、通讯等在内的城市化基础设施建设,近期内即将乘势而上,快马加鞭。
??龙海市区路段
04民生“大漳州”建设,于一座城市而言,是机遇、是格局;于普罗大众而言,看“红利”、察温度。
显而易见的,房地产及其上下游行业将直接享受到政策红利。龙海、长泰两地由漳州市统筹规划之后,其发展“站位”比以往更高,城市名声和品牌效应的显著提升,吸引更多人才涌入漳州创新创业、安家落户,房地产产业链在长期内都有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随着城市体量的扩大和人口数量的增长,对漳州市城市管理和民生福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健康、教育、养老等民生项目,都必然有着焕然一新的变化和提升。
同时,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漳州市也将推动对历史文化保护与文化、旅游、体育、会展、夜间经济等产业融合发展。让生活在“大漳州”的老百姓,在每一个细微之处感受这座城市的温暖。
??龙海埭美古村05零售作为未来漳州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大漳州”城市化战略所释放出的内需潜能将为零售业提供广阔的市场。
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消费水平的提升和管理营销的数字化升级,漳州居民在食品、衣着、娱乐等消费需求和方式上都将有一定程度的进化。
更多的商业机会涌进“大漳州”,“大漳州”的商业机会也将走出去。尤其是龙海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食品工业,在撤县立区后也必然迎来更高规格的政策扶持和更高质量的发展良机。
罐头、烘焙、饮料、休闲、海产品加工、速冻、肉制品、食用菌、茶叶、粮油等食品产业群,在数字化的驱动下,产品供应链更加优化,新销售渠道再开拓,尤其在移动新零售渠道的深度布局,将让漳州“中国食品名城”的名片更加亮眼。
??龙海市获评“中国休闲食品名城”称号
机遇从来只垂青有准备的人,机遇也容易在犹豫彷徨中错失。
如今,在新的历史机遇和经济条件下,传统县域经济发展模式,面临着诸多掣肘和牵制,做大做强中心城区、提升辐射带动能力,已成为全国各地大、中型城市的优质选项。
元年开启,真正的“大漳州”时代已悄然而至。
选择什么方向跟跑“大漳州”,才能保证不被这个时代撇下,是现在摆在每个漳州人眼前最重要的机遇。
??来源:我连网络作者:我连网络季洪图.
??来源:综合福建日报、闽南日报、闽南网、漳州政府网相关报道、公报及政府公开规划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haishizx.com/lhszz/7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