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成就
旧照锦江旧貌黄跃南供图
龙海旧汽车站黄跃南供图
龙海一中体育场旧貌黄跃南供图
新貌龙海紫云新区新貌黄跃南供图
锦江南岸鸟瞰
龙海公交总站与厦门港客运站
龙海
万丈高楼平地起
漫步在石码古色古香的骑楼古街里,暗香涌动,五香、卤面、海蛎煎;徜徉在锦江道上,左手是万古长流的龙江水,右手是欣欣向荣的滨江新城;置身在郁郁葱葱的紫云山麓中,自由自在深呼吸“森林氧吧”里的绿色小清新;徘徊在紫云、月港新区的夜景下,炫彩夺目、五光十色中感受那一番时尚与现代……
绿树成荫
曾几何时,“饭后散步,一不留神就出了城”,这便是早些年,群众略带自嘲式的一个直观描述,用脚就可以丈量出来的城区,可见当年城区之小。
改革开放以来,龙海始终坚持发展经济、基础先行,并根据各个时期的发展实际,明确建设重点,持续有效推进,掀起一波又一波的大投资、大开发、大建设热潮,龙海城乡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年,龙海撤县建市,城市建成区仅2.36万平方公里,到年扩大到近30万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由30%提高到58%左右。透过数据比对,我们可以直观看到,龙海中心城区变大了。然,龙海中心城区不只是变大了,还变美了、变有序了。就在近两年,龙海在全省县级市中首个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获得“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平安县城”“省级双拥模范城”等一系列沉甸甸的金招牌。
如今的龙海,城区建设规划有序。近年来,龙海以“多规合一”为抓手,邀请新加坡规划大师刘太格、卢济威等知名专家进行指导和规划,完成《龙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年)》编制,全面提升城市规划覆盖面和水平。特别是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以“一江滨两新区”为主战场,北至九龙江岸、南至紫云山、西至芦洲大道、东至月港风貌区,从项目建设、创卫创城、招商引资、形象打造四个方面齐发力,涉及86个项目建设,总投资多亿元,精心雕琢为辐射全龙海的现代服务业龙头,进一步彰显“老石码、古月港、最闽南、古早味”的特色。未来的“一江滨两新区”,美丽的紫云山居于城市中心,九龙江、“西溪一条龙”穿城而过,将成为厦门湾一个有根有魂、有特色有品位、有魅力有活力的城市核心组团。
月港公园享生态
如今的龙海,城市环境精致唯美。沿江,一批商住小区和公共设施建成投入使用,锦江道一、二期延伸到海澄,城市框架拉大,城区绿化美化,滨江风景线形成。在内,省道复线、龙翔路一期等交通干道竣工通车,拓宽城市腹地;紫云新区、月港新区市政道路陆续建成投用,后港历史街区改造全面启动,解放西路、后港路等城区“瓶颈路”陆续打通,区域内、外循环路网健全。深化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全面实行“”票价,形成海陆联运、通达城乡的便捷快速交通网络。建成“月港古镇、龙江颂歌”两大景区,紫云公园、月港湿地公园等,城市绿地总面积.77公顷,城市绿化覆盖面积.82公顷,绿化覆盖率43.76%、绿地率39.9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5.22平方米,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此外,通过改造市区内河,建设滨水健身绿道,完成夜景亮化提升工程,让龙海城区群众享受变亮变美、空气变好、内河变清的市区,让群众散步健身、休闲娱乐有了更多的选择。
花儿朵朵开
如今的龙海,城市保障体系健全。龙海最大的民生项目“四馆一中心”快速推进,龙海一中、实验小学等一批名校新校区投入使用,龙海一中通过省级一类达标校复查并进入“福建省示范高中建设学校”名列;医院医院,医院搬迁改造、妇幼保健院整合扩容,公办村卫生所覆盖全市所有行政村,社会福利中心一期建成即将投用。城乡居民收入较40年前分别增长.1倍和.7倍,住房、汽车、休闲消费大幅提升,衣食住行条件明显改善,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水平明显提高。同时,文明城市创建水平持续提升,讲好“龙海故事”,弘扬“龙江精神”、激活“月港文化”、唱响“百年芗剧”、传承“埭美家风”,群众文明素质日益增强。
医院
儿童乐园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作为首批沿海开放县,龙海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多年跻身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全省县域经济“十强”,每一个龙海人都真真切切地目睹和感受着龙海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巨变。未来,龙海将按照“再创业、振雄风、当龙头”的奋斗目标,勇当厦漳同城发展新龙头,加快建设产城融合发展的厦门湾新兴滨海城市,持续推动经济发展红利与民共建共享。
方通泉:
用镜头延续小城故事
一辈子都生活在龙海石码的方通泉,是位资深的摄影“发烧友”,从几百元的海鸥牌老式胶卷相机,到上万元的数码单反相机,他用自己独特的视角拍摄了多张角度不一的照片,记录下这座城市的四季轮回、容颜变迁。
在石码镇运辉花园小区方老家,如今已经80多岁的方通泉一边热情地招呼我们,一边绘声绘色地讲起当年的摄影作品……
“你看你看,这张就是年石码镇的全貌啦。”说起当年拍此照片的情景,老人兴奋之情溢于言表。那是年大年初一的清晨,已70岁高龄的方老,让侄子帮忙背上摄影器材,来到当时属于龙海高点的邮电大楼顶楼十三楼,他们爬上楼顶水塔处,在寒风萧瑟中,用尽各种姿势和办法,才拍下较为满意的三张照片,最后连成石码全景。方老指着照片中的一块区域说道,“我住的这个地方,那个时候就是一片杂乱的矮旧房子。”
隔着电脑屏幕,一张张老旧照片在眼前轮番重现,令人仿佛坐上一台时光机器,急速穿梭于不同年代,经历时光流转。照片里,有对人生百态的定格记录,有对城中旧事的深情回忆,而更多的则是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发生的辉煌巨变。万丈高楼平地起,从无到有、从旧入新,作为历经城市变迁的重要见证者,方老颇为感慨:“这几年龙海变化实在是太大了,特别是紫云新区、月港新区,隔一段时间去一时还真认不出来。”
锦江道新貌
的确,低矮破旧的平房早已难寻踪迹,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四通八达的路网日益畅通,对方老来说,这座飞速发展的城市每天总是拥有太多的惊喜。他也始终乐此不疲,空闲的时候就背着相机四处溜达,感受着城市的悄然变化,用镜头延续这座小城新的故事。
⊙龙闻罗静
洪骏
:
月港古镇扬帆再起航
洪骏,这位出生在龙海石码,曾经远赴他乡又重归故里的而立青年,向我们吐露了他的心声。
“龙海市区石码镇,依紫云岩、傍九龙江,蓬勃而又不张扬,恬淡而又不失朝气。”当下的石码城区,依旧熙熙攘攘,人气财气和谐汇聚,只是这个已然囊括国家卫生城市、省级综治平安县城的市区,早已不见破损、裂缝的路面,不见杂乱无序的立面,取而代之的是整洁通畅的沥青大道,整洁有序的外观,绿化、美化、亮化让这个城区在人气财气外增加了“才气”,更具诗情画意。
每天下班后的他,或与三五好友相约一中体育场,来一场激情四射的足球友谊赛,或者带上家人,感受九龙江畔灯火绮丽,锦江大道的绿荫成片,与其他龙海人一道,感受这座城市散发出变化气息。用他的话说,“锦江大道持续‘拉长臂膀、拓宽身材’,从石码延伸到海澄乃至浮宫,江滨慢道、绿色长廊、各类城市配套相继落地,三座大桥横亘母亲河,龙海城区精致曼妙的身段曲线在锦江大道勾勒展现。”
漫步锦江道
回到月港古镇海澄镇工作后,他更切身地感受到月港新区的提升发展。在“月港新区”强大引擎打磨下,已然成为龙海“网红打卡地”,道路通达,“四横四纵”路网撑起新区骨架;景观错落,月港历史风貌区、月港湿地公园、儿童乐园、月港广场惊艳绽放;环境诱人,西溪一条龙河畅水清岸绿;民生完善,“四馆一中心”、月港棚户区改造如火如荼;书香云集,龙海一中、石码中心小学、华侨幼儿园新校区、龙海二中、月港小学汇聚此地,龙海人才“生产线”日臻完善。在他的眼里,月港新区满满的活力、满满的生机,而他,则对故乡充满着满满的爱。
一栋栋城市建筑耸立九龙之畔,一盏盏璀璨灯火照亮城市夜色,一条条河道蝶变重生,一幅幅民生画卷不断绘就……百年月港正孕育新的繁荣!
⊙周志荣郭高杰
Wonderfulreview
往期精彩回顾
①当年的嫁妆
①她叫石码
②致敬美好生活
③有一种情怀叫母校
④城市因水而灵动
⑤我们的似水流年
⑥紫云新韵
⑦月港:不曾停歇的脚步
⑧故乡是最美的风景
⑨我们的消费记忆
来源/闽南日报
文/周志荣郭高杰
图/周志荣郭高杰郭高翔蔡文原黄跃南
责编/郑晓峰
总编/王键
监制/林晓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haishizx.com/lhsms/7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