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开幕以来,闽南日报社牢记职责使命,坚持“党报姓党、党媒为党”,围绕主题主线,快、准、新地开展“与新时代同行为新时代放歌”十九大精神主题学习宣传四个系列活动,即:“送党报下基层谈发展话征程”“与新生代共话新时代”“我为老人读党报”,制作“与新时代同行为新时代放歌”公益广告等系列活动。多方整合力量,广泛发动报社编辑、记者和通讯员力量,深入开展多形式、接地气的“走转改”采访宣传活动,让读者看得懂、听得清、易领会、能共鸣,努力让十九大声音传遍漳州大地。
昨日,闽南日报社全媒体精心策划推出了“我为老人读党报”专题活动,闽南日报社记者与各县(市、区)报道组通讯员兵分多路、走街串巷,深入漳州各地老干所、社会福利院、养老院、社区、家庭、公园等地,为老人送党报党刊,并给他们宣读十九大报告的主题思想、核心内容,一起畅谈发展新变化、新成果,畅想未来更加美好的生活,送上了一场特别的“读报时间”。
地点:市干休所读报人:廖瑜婷朱祥超
“在党的领导下,祖国的发展会越来越好”在漳州军分区第一干休所,工作人员与几名离休老干部围坐一团,为他们读报,学习十九大精要内容。谈到涉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报告内容时,离休老干部刘克激动万分:“在困难年代想都不敢想,希望大家能够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生活,不忘初心,砥砺奋进。”作为一名军队离休干部,孟庆祥对我国国防事业的发展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倍感振奋:“我对军队思想建设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相信在党的领导下,祖国的发展会越来越好。”
“在党的领导下,祖国的发展会越来越好”
地点:正兴新来福养护院读报人:邓文忠
“谢谢党报记者送来精神食粮”正兴新来福养护院现入住老人位,年纪最大岁,最小的60岁。当中,还有30名离休干部在这养老,他们从革命战争艰苦卓绝的年代走过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参与者,对于党的十九大的召开,他们说得最多的就是“深受鼓舞”。
在几十分钟的读报时间里,老人们看得很细致,听得很认真。“谢谢党报记者给我们送来十九大的精神食粮,使我们老有所学有所知,不致于掉队落伍。”今年83岁的苏玉翔表示。
富起来、强起来、骄傲、珍惜幸福生活……这些字眼不时从老人们铿锵有力的发言中出现,让现场的人听得热血上涌。今年94岁的汪宗淑有感于党领导国家取得翻天覆地的变化,激动地说:“我希望争取活到一百岁。”今年86岁的方良英深有感慨:“生活在这样美好的新时代,看着国家一天天强大起来,我们很自豪。”
地点:市福利院读报人:俞映云
用闽南语传递十九大好声音“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漳州市社会福利院老人活动室,红歌嘹亮。记者走进一看,数十名老人围坐在桌旁正在唱红歌。红歌唱毕,记者把报纸分发给在座老人,并把十九大报告讲给老人们听,老人们听得饶有兴致。
老党员王同生曾经参加过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90岁高龄的他至今有每天读党报的习惯,看到闽南日报上十九大的宣传报道,他欣喜地告诉记者:“曾经战友们流血牺牲的付出,看到如今的美好生活,所有的付出都值得了。”在市福利院,有不少老人不认字,甚至听不懂普通话,记者耐心地用闽南语和老人们沟通、交流、读报。文字无声,语言有情,忆往昔之艰苦,看今朝之幸福。动情处,不少老人默默流下了眼泪。
93岁的郭力老人就是其中一位,作为一名老党员,解放初期当过龙海基层妇联主席、农会主任的她听得特别认真,当记者向她介绍十八大以来取得的成就时,她几度哽咽、眼眶湿润。她说:“看到祖国越来越好,我心情激动,眼泪就止不住,我们不能忘了党的恩情。”
地点:东山读报人:殷琪
谷书记的梦想实现了今日,县报道组前往东山县西埔镇白石社区,与退休老党员朱子周老人一同阅读党报,交流五年来的变化。谈及此,老人感慨万分。
今年90岁高龄的朱子周老人,原在谷文昌老书记身边工作,上了年纪、腿脚不便的他,依然时刻关心着国家大事。十九大召开以来,他天天守候在电视机前,并坚持阅读当天报纸,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十九大的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时刻同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努力为群众谋幸福!”在与老人交谈过程中,他不止一次重复强调着这句话。
朱子周老人对笔者说,当年谷文昌老书记抱着“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将我埋掉”的决心,上战秃头山、下战飞沙滩,在全县掀起全民造林运动,为百姓建造绿色家园。现如今,东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紧紧围绕着建设“生态旅游岛·漳南核心区”,党员干部和群众都在不懈努力。“生态好了,交通更加便利了,越来越多的人到东山旅游,老百姓的日子更有奔头,谷文昌老书记的梦想实现了!”朱子周老人开朗地笑出声来。
地点:龙文区读报人:康丽红
听着好声音感受好时代
10月20日下午,龙文新闻中心报道组记者康丽红和助老员一起,为66岁的肖西湖读报,把党中央的好声音带到他身边。肖大爷一边听报,一边打开了“话匣子”。
“就好像多了两闺女照顾我。”肖大爷是龙文区朝阳镇登科村人,他口中“多出的闺女”,是龙文区禾康智慧养老服务中心的助老员卢海雪和王艺妃。
去年10月,龙文区引进禾康智慧养老服务中心项目,率先在全市“试水”智慧养老,线上线下联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解决“老有所养”,助养老更“智慧”。全区近名老人享受到了“政府福利”:一部免费手机,每月,政府“买单”送20元话费和服务时长90分钟、价值50元的养老实体服务,包括上门助洁、助餐、助浴、助残、助行等。
老人家轻点“一键呼叫”,定制服务送上门,“好似把养老院搬回家”,特别是遇到紧急情况时,可直接用SOS紧急呼叫按键与养老中心取得联系。
“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国家的发展,哪有这样幸福的日子啊。”肖西湖笑得更欢了。
地点:芗城读报人:林良益
“十八大以来,我们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生活质量也显著提升。十九大习近平同志在报告中,提到要实现‘老有所养’,我相信在共产党领导下,我们老年人的生活会越来越好”,在听完延安社区志愿者读完报纸上关于十九大报告新闻后,西桥街道延安社区91岁的老党员江力行欣慰地说。
今年70岁的李雪芬,现居漳州古城华南小巷,他告诉读报社区志愿者,“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这次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养老改革目标,让我们看到美好的未来!看到了我们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心和信心!
地点:诏安县读报人:洪雅君
地点:龙海市读报人:周志荣
10月20日,在龙海市紫云山脚下的社会福利院,老人齐聚在院子里的圆桌,饶有兴致地阅读载有十九大习近平同志讲话内容的《闽南日报》。
80岁的许土角,是个有着几十年党龄的村干部,曾在榜山镇雩林村当了27年的小队队长,他说道:“看着十九大的胜利召开,希望祖国越来越强大、经济越来越好。”在读报期间,一旁的曾石和爷爷回忆起他的故事,近90岁高龄的他,年入党,志愿兵退伍后,回到家乡紫泥继续奉献他的热情。他说道:“社会发展很快,龙海的变化很大,大家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希望国家一直繁荣昌盛。”
地点:华安县读报人:唐小玲
10月20日,华安县广电新闻中心报道组带上19日的《闽南日报》,来到县敬老院为老人读报,一起分享十九大开幕盛况。杨瑞香老人告诉笔者,在这里,吃好住好,舒适心情好。党中央SEM/SEM(竞价)主管白癜风的食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haishizx.com/lhsls/1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