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龙海市 >> 龙海市政治 >> 正文 >> 正文

第六十九期本地话

来源:龙海市 时间:2020-12-31

本地话(龙海)

(第六十九期《本地話》庚子年九月廿五)

词语

登于/11/10闽南日报:

闽南土话

闽南方言,除了源处自古汉语、北方方言和一些外来语外,也因地域关系,自创部分词语。这部分词语,即土话,即在小地区内使用的方言。

关于这部分词语,搜集、掇录于下。

来去

《现代汉语扁》:来去:①往返。例句:“来去共用了两天时间。”②到来或离去。例句:“来去自由。”

本地闽南话,“来去”“来”无义,只义为“去”。如:“我要来去煮饭了。”

也用于“呼人与之一同去”。如:“咱来去看戏,好唔?”

古汉语,“去来”有一义为“离去。来语气助词。”如南朝宋鲍照《代陈思王白马篇》:“去来今何道,卑贱生所钟。”唐孟郊《古意》诗:“荡子守边戍,佳人莫相从,去来年月多,苦愁改形容。”其中的“来”当语气助词,无义。之前晋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其中的“归去来”就义为“归去”。

“来去”并非由“去来”词序相反而来的。本地闽南话,这“来”声调不是上声,而为阴去,只可说是语气助词,无义。

它是闽南土话。

俗语

作衫儿奴才,也漫作衫儿乞食

本地闽南话,衣服叫作“衫儿”,

“漫”当副词。休;莫。唐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诗:“牛女漫愁思,秋期犹渡河。”清蒋士铨《桂林霜·告变》:“且漫悲啼,一同解救。”

《现代汉语词典》,“漫”,义为“莫;不要”,同义。

本地闽南话,“漫”(bbɑn上声或阳平),义同。如:“风台要来了,船漫(上声)开出去!”““漫(阳平)!你爬上去很危险,会摔落来!”

乞丐,本地闽南话叫作“乞食”(kit阴入ziɑ阴平)。清梁章钜《称谓录·乞食》:“乞丐,闽省呼之为乞食。”

本地话中,乞食的“食”不用文读音“sip阴入”,而用的白读音“ziɑ阴平”。

俗语:“作衫儿奴才,也漫作衫儿食。”指在乍暖还寒的春天,特别秋末冬初这样冷热交替的时节,人们外出须多带些衣服,宁可带而无用,也不可冷了没得衣添,因而受寒生病。如:“现在,要立冬了,出门,加带些衫儿,‘作衫儿奴才,也漫作衫儿乞食’,无,天气突然变冷,无衫儿穿,会感冒。”这俗语是人们生活经验的总结。

“作衫儿奴才”,即多带有衣服而没用;“作衫儿乞食”,即因没多带衣服,天气一变寒冷,没得补穿上的衣服保暖。确实,在换季时节,宁可当衣服的奴才,也别当衣服的乞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haishizx.com/lhszz/6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