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智猛站在现今唯一在用的饷馆码头上。
眼下,月港片区建设改造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豆巷村的民居外墙被粉刷一新,装上古色古香的窗棂;七个码头的清淤工作陆续展开,码头上方便游人观赏的木栈道已铺陈完毕,临江古街也正在一点点恢复本来的面貌……除了烈日下辛勤劳作的施工人员,在现场我们还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龙海市海丝文化研究会会长江智猛。
“建设施工的图纸我看过无数遍,早已熟稔于心,但还是放心不下,只要一有时间就会跑来施工现场看看。”江智猛告诉《台海》杂志记者,文化遗址修复和普通的房屋改造不同,不是简单的大破大立,而是要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才能使恢复月港面貌的愿景成真。
继续深聊下去,记者惊讶地发现,这位公认的龙海本土对月港研究认知最透彻的学者,居然不是海澄本地人,而是港尾人。
“这么多年来我对月港复兴倾注了无尽的心血,对月港的感情与日俱增。月港就是我的第二故乡。”江智猛说。
以文会友识月港
《台海》:您是如何与月港结缘的?和我们聊聊其中的故事吧。
江智猛: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刚刚参加工作不久,在港尾当老师,业余时间喜欢搞些文学创作,写写散文诗,练练书法,因此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文友,平日里有文化活动,大家都会相互通知参加。我记得大概是在年,当时的龙海县委(年龙海撤县建市)宣传部和厦门大学搞了个月港研讨会,邀请了很多专家来。那是我第一次听到月港这个概念。
《台海》:第一次听到月港时心情如何?
江智猛:当然是很震撼了。因为月港兴盛的时间只有短短半个世纪,加上当时消息比较闭塞,我直到20多岁了才第一次知道祖辈所在的这片土地,曾经在世界贸易史上占据不可忽视的地位,内心是很澎湃的。那次会议后与会专家出了一本论文集,我详细阅读后,就大概知道了月港的情况。
《台海》:了解了月港后,有没有产生到码头遗址去走一走的冲动?
江智猛:这个念头肯定在脑海中迸发过。但因为种种原因,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龙海本土文化名人林志远在海澄镇搞了个月港文化沙龙,本地青年学者以此为平台进行交流学习,反响不错。这次活动之后,我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就到月港遗址——海澄镇豆巷村去了。
《台海》:20多年前的豆巷村是什么面貌?
江智猛:在那里,我看到了保存完整的,拥有78间店铺的临江古街,和历史文献中记载的一样。家家户户门口的辟邪竹板,我在帆巷也同样看到了,唯一不同的是由于民国时期的一场大地震,让帆巷的民居每家每户都呈15°到20°的倾斜状。这些都是非常珍贵的历史印记,更难得的是当时还有不少居民住在里面,保留了很好的人文气息。
遗憾的是,十几年后我再次回来,发现古街不少老民居都被水泥建筑替代了,与月港文化有关的一些旧遗址,很多都被挖掉了。至于最能代表月港的七个古码头,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被淹没了。
广邀贤才话月港
《台海》: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真正将复兴月港转为工作重心?
江智猛:这些年来我的工作岗位调动了数次,从老师到乡镇干部,到文化局副局长,再到社科联主席,现在又调到中共龙海市委党校任常务副校长。但无论工作怎样调动,我对月港的感情是一以贯之,与日俱增的。
年,我被调到龙海市文化局,分管文物保护工作,保护修复月港自然就成为了我的工作重心。我利用出差开会的机会,不断学习那些文物保护工作做得好的城市经验,回来后运用在月港的复兴建设工作中来。
《台海》:海丝文化研究会是否就是在这样的时机下应运而生?
江智猛:海丝文化研究会是龙海市委市政府四套班子领导共同研究决定,于年成立的,响应习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大战略,为复兴月港发挥群体力量。我受命担任会长,自此,月港的研究和复兴工作就不再是我的个体行为,而是变成集体行为。有了市委市政府的牵头,我们不仅有了经费保障,还有了人员保障,我们吸纳了很多民间的海丝月港爱好者,推动力量一下子大了很多。
《台海》:过去月港的保护力度不够,有部分原因是当地民众的历史文物保护观念不强。近年来这种情况可有好转?
江智猛:是的,民众和文化工作者看事物的角度不一样,造成对历史文物的态度也不一样。前者看到的可能只有经济价值,而后者看到的是历史文化价值。如何让民众思想观念转变,也是复兴月港的重要工作之一。
经过这几年的努力,我认为民众的观念已经转变不少了。我给你举个例子,几年前我曾经和豆巷村的村民大吵过一架。当时的情况是一个老板在村里开了个沙场,结果把溪尾码头埋在底下。我记得,我和博物馆馆长两个人春节假期一听到这个消息立刻赶到现场,看得我是又痛心又气愤,马上打电话给海澄镇镇长,请他协调清淤,恢复码头腹地。
沙场老板一开始不理解,还以为我们故意找他麻烦。经过我们一次又一次的宣导,他开始慢慢了解月港的价值所在,承认了错误。上回,我带国家文物局专家来考察古码头,他还发动村里居民端出水果茶水,夹道欢迎。类似这样的村民从不理解到谅解,再到支持的例子有很多,虽然做思想工作的过程是艰辛的,但是每成功让一名群众受教化,我都会感到很欣慰。
《台海》:我很好奇一点,是什么力量促使您这些年来为复兴月港而坚持不懈呢?
江智猛:我想,这就是作为龙海本地人的历史担当吧。我认为任何一名有担当、有追求的文化工作者,不但要了解历史,更要了解故土,要真正为生养自己的土地的辉煌过往而感到骄傲,为复兴历史继往开来而共同努力。这些年来月港的文化研究传承已不仅是我工作重心,更是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当出差开会,我都会找机会和他人坐下来,好好聊聊我们的海丝,聊聊我们的月港。
文/《台海》杂志记者方锐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haishizx.com/lhszz/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