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龙海市 >> 龙海市政治 >> 正文 >> 正文

骄傲我们的大龙海又上央视了

来源:龙海市 时间:2020-8-4

点击上方"龙海网"看龙海时事

骄傲

龙海昨晚再次登上央视!

《中国影像方志》福建省龙海篇昨晚(7月20日)21:57在CCTV-10播出。

其中,龙海的古火山口、月港、天一总局、埭美古村、龙江精神……都在央视亮相啦!

龙海篇预告片

有wifi的小伙伴

可拉到文末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进入观看完整版

推荐阅读:

超震撼!航拍中国!龙海再登央视,美景惊艳全国!

快看!龙海这座“闽南小周庄”二上央视直播!

骄傲!今天,龙海这个村上央视啦!

牛头山古火山口:中外罕见的古火山博物馆

龙海的牛头山古火山口,是世界上保存最为完好的海底古火山口之一,被地质学家誉为“中外罕见的古火山博物馆”。

南朝时期,古火山口这里置有龙溪县。

“隆庆开海”后,月港的繁荣产生了建县的需求,于是,朝廷以月港为中心,划出龙溪漳浦二县的部分地区,设置海澄县,寓意海疆澄靖。

年,龙溪县与海澄县合并,各取一字,为龙海县。年,龙海撤县建市,设立县级龙海市。

月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

隆庆元年,公元年,隆庆皇帝革弊施新,宣布解除海禁,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史称“隆庆开海”。

月港处于九龙江入海口,因环绕如偃月而得名月港。在这个港湾的西北端,密集地分布着七个码头,彰显出昔日的繁荣。

作为“隆庆开海”唯一官方开放的港口,月港与汉、唐时期的福州甘棠港,宋、元时期的泉州后渚港和清代的厦门港,并称为福建的“四大商港”。

月港兴盛的80年,从国外流入中国的白银约有3.3亿两,占当时世界白银总量的三分之一。

月港从兴起到繁荣昌盛近年,与47个国家和地区有直接的贸易往来,在中国外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侨批:浓缩万千海外华侨的守望和乡愁

“批”是闽南方言,意为信件。除了传递亲人思念的讯息,侨批也是一个银款汇通的凭证。

天一总局是一座位于角美镇流传村的中西合璧式建筑。在其运作的48年里,它是中国规模最大、分布最广的民间侨批局。

公元年,出生在龙溪的郭有品,创办了“天一批郊”民信局,专门用来收寄前往吕宋经商华人的银款和信件,相当于现在的邮局,这便是天一总局的前身。

秉持诚信至上的天一总局,鼎盛时期分支机构遍布整个东南亚,设有23个海外分局和9个国内分局,年侨汇额高达数千万元。

这是一封哥哥写给弟弟的侨批

年,侨批档案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成为福建省第一个入选世界文献遗产的项目。

埭美古村:四面环水的红砖古厝

埭美古村地处九龙江南溪下游,全村四面环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村里至今保留着古码头遗址,昔日这里的船只可直通厦门、台湾和东南亚。

埭美古村榕树参天,村中风格相同的红砖古厝次序井然。

著名建筑学家阮仪三曾来到埭美古村考察,对其评价道:村落边界清晰,围绕四周的河道似一条长龙盘旋着古村落,形成“港环社,社枕港”的独特景观。

良好的排涝系统,功能完备的古厝,让埭美村的人们生活悠然自得。几百年来,村民们将“房屋建制不逾祖制”的祖训执行至今,成就了埭美村不同寻常的典雅。

“鹿山献瑞勤读鱼可跃龙门,芝草呈祥乐耕民仍耀祖德。”陈氏祠堂上的这幅对联,体现了埭美村民们耕读传家,崇德重教的家风传承。

龙江精神:舍小家、顾大家

年夏到年春,闽南地区遭受了罕见的特大旱灾。政府决定在西溪堵江截流,让九龙江的水流入干渠,确保下游几万亩稻田能及时灌水插秧。经过水利专家勘察,堵江的最佳地点选在了今龙海榜山镇的洋西村。

这样一来,榜山公社的洋西大队,就不得不淹掉自己的土地,做出必要的牺牲。正是洋西大队,舍己为人的行动使得堵江引水工程顺利进行。

经过七个日夜的万人奋战,年2月21日大坝终于合龙。合龙之后,引水还需要时间,为了让水流尽快通过,上游村民主动提出让水三天,让下游村民尽早用到水。

下游村民受益后,又主动帮助上游村民进行耕作。年6月21日,《人民日报》、《文汇报》报道了龙江抗旱的事迹,并迅速轰动了全国。

同年,福建省话剧团将龙海的抗旱事迹创作成话剧《龙江颂》,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反响。

毛泽东主席看后说:“这个戏很好,让水不争水!龙江精神,这是共产主义风格!”

顾全大局,舍己为人的“龙江精神”,激励着龙海人守护相望、和谐共处,奋发建设美丽的生态家园。

龙海的故事穿越千年岁月,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重新唤起了月港的繁华记忆。千船待发,万里扬帆,新的征程从这里再次起航。

来源:央视科教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haishizx.com/lhszz/53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