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风采·龙海一中历届优秀
毕业生(二)
“云路鹏程九万里,雪窗萤火二十年”一届届一中学子告别龙海一中,奔向更广阔的天地,踏出属于自己的舞台。今天,17届的毕业生们将和我们分享他们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他们耀眼绽放的背后,是无数次的勇敢尝试,是“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的水滴石穿,是“硬着头皮死扛”的坚韧,让我们相信,今天所有的混乱与芜杂,努力与精进,都将在进步中变得清晰。希望看完他们的分享,你能有所收获,亦愿“君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勇,再接再励”!
届优秀毕业生——林宸宇
个人简介:
现就读于复旦大学法学专业,预备党员,目前已通过复旦大学“卓博计划”。入学以来担任班级团支书,曾荣获复旦大学吴英蕃冠名奖学金(一等奖学金),曾任共青团复旦大学委员会青年志愿者工作部副部长、复旦大学素食文化协会会长,连续五学期获得复旦大学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优秀团员干部等称号。曾担任第二届进博会志愿者,荣获第五届上海模拟法庭大赛优胜奖,主持提案获得复旦大学校园治理大赛“年度人气提案”与“校园十佳提案”,组建团队前往福建、上海两所中学开展“学海规划·筑梦未来”高中生职业生涯夏令营和冬令营,连续两次获得校园十佳实践项目。
分享经历:
勇敢尝试无悔青春
仍记得几天前,在卓博计划面试的时候,面试老师问我:“在复旦的这几年经历,你觉得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我答:“校训说‘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在复旦学习、生活的这几年,我认识了许多师友,体会了许多种生活的模样,兜兜转转,最终知道了自己未来应该如何走下去。我想,也算不违校训中先辈所寄托的期待吧。”
未入复旦,便已经被她“自由而无用”的民间校训所吸引。果然入校以后,真的践行“自由”的理念,野蛮生长。我是个好奇心很重的人,因此学生工作、社团、科研、支教、志愿者等等我都想涉猎;我也是个“想到就做”的人,因此往往“无问西东”、“哪管无用”,也一往无前地勇敢尝试,如此便不留遗憾。可能正是这样的“莽撞”,让我结识了四五好友、几位良师,也让我不仅在课堂上学习法律知识、提高专业素养,也让我在课堂之外走入社会现实、体悟祖国变化、践行理想抱负。或许等待毕业那天,我也可以骄傲这四年,尚法辅德、不负韶华。
马上届,可能是非常辛苦的、但同时也是非常坚强的一届高三学生就要走出高中校园,奔赴祖国四海八方了。面对高考,最重要的仍是老生常谈的心态,其实是与自我博弈的过程,战胜自己,就是成功。而面对大学,希望大家能有更多的勇气去尝试不同的领域,不是所有的人从一开始就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但是或许可以运用“排除法”寻找到真正热爱的、同时也是适合自己的方向。同时,也希望大家“近思”,切忌随波逐流,当迷雾来时,不妨点一束光,静待云开见月明。
1
第六届海峡两岸港澳大学生运动交流赛-带队志愿者
2
支教
3
进博会
4
校园治理大赛
5
第五届上海市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
届优秀毕业生——许惠婷
个人简介:
现为厦门大学计算机系本科生,曾获得国家奖学金、唐立新奖学金、厦门大学松下育英奖学金等。本科期间积极参加各级科创竞赛,最高获得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二等奖。现跟随导师参与“基于病理图像的癌细胞数评分”课题,获艾德生物公司助研支持。参与社会实践进行厦门IT企业实习调研,获评院优秀实践队。现任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系团总支书记,中共党员,曾获厦门大学三好学生、优团、优干等称号。
分享经历:
励志明德,博学笃行
学弟学妹们,你们好!从一中毕业以来又一个三年过去,回想高中三年,脚踏实地而目标纯粹,身边有师长和同学的陪伴,能有这么一段心无旁骛的时期是十分珍贵的。
大学三年以来,我比较直观的感受就是需要思考和选择的事情更多了。但无论身处什么阶段,我想最应该做的就是努力把握和珍惜当下。大学的学习生活谈不上轻松,工科的学习更多的可能是日复一日的耕耘和积累,印象比较深刻的一段经历是年8月的全国电子设计竞赛,当时我们烧坏了电路,在近乎失去希望的情况下硬着头皮继续坚持,最后通宵了两天才完成了作品。在高中时期我也曾像那次比赛一样感到担忧和惶恐,但现在想来,无论在人生的哪个阶段,只要保有希望,不断努力,生活一定不会太差,前方一定有路可走,也一定会得到命运的善待。
我的高中学习经验总结起来可能是一些朴素的技巧,最重要的是按时跟上老师进度。每天课后,将今天的几门功课相关的书都放在右手边,然后一门一门有质量地完成,到一天即将结束的时候,这些书也基本从右手边都放到了左手边。只要尽心、尽力、尽意完成了今日的事情,都应该高高兴兴上床酣睡,才有足够的精力和良好的心态迎接新的一天。
“励志,明德,博学,笃行”,这是班级教室墙壁上的八字箴言,是在一中的三年从师长和同学身上学习到的,也是对一中对学子提出的四个要求。毕业以来,时常以此提醒自己学习和行事、待人和接物,谨以此与学弟学妹共勉!
届优秀毕业生——高泽楷
个人简介:
高中期间除参加竞赛和偏科离谱外毫无作为,现就读于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专业,担任班级团支书和学生艺术团蒲公英吉他社社长,带领吉他社荣获五星级社团称号,曾获评校优秀团员、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部等称号,获丝绸之路机器人创意大赛二等奖、法士特齿轮一等奖学金等奖项。
分享经历:
DIY的经历
讲了三年别人的故事,突然要讲自己的经历,竟不知从何说起。高中经历?只记得当年英语班级倒三,数学物理还勉强,搞物理竞赛跑了趟福州空手而归,当了两年物理课代表,其余无所作为,没有什么能上台面的历史。孱弱内敛,不善交际。
后来进了西交,刚开学,虽然强者如云,班里竟没人想当团支书,班长半夜敲门找我:“要不你来?”我想着总不能一直咸鱼吧?初生牛犊不怕虎,便阴差阳错地变成了团支书。
可是我哪会组织活动团结同学引领思想啊,刚开学大事小事像石头雨一样砸头上,差点放弃哭出来。责任与能力不匹配,带来的就是压垮人的压力。幸运的是逃兵没当成,倒是学会了死扛,硬是把自己变成了多面手,样样都会,样样不精(划掉)。虽然这个团支书并没有让我体会到个人价值,但对我而言却像一个巨大的台阶,拼死拼活跨了上去,学会各种技能能力,等级飙升了几个档次。
人生从此转折,习惯于在逆境中摸爬滚打,会就硬扛,不会就现学,是人干的活就敢揽,畜牲干的活也揽,在翻车边缘反复试探,学会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haishizx.com/lhsxw/6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