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龙海有吃不尽的海鲜一年四季的水果美食真是数不胜数但有些记忆中的食物却很难再找到踪迹
麦芽糖▼
小时候,在街头巷尾经常会碰见卖麦芽糖的小贩,他们挑着两只箩筐,一头放麦芽糖,一头放杂物,走村串巷,那时候小孩们总喜欢叫它“叮叮叮”,因为小贩时不时拿着小铁锤和铁制的糖刀互相撞击,让那清脆的响声招揽生意。
听到有人招呼,小贩便停下来,现打现卖。我们也会收集一些牙膏壳等废品和他置换麦芽糖。小心翼翼地尝上一口,顿时,一股清香在口鼻之间弥漫。在那个时候,麦芽糖真可以说是一种难得的美味。
爆米花▼
小时候只要一听到“爆米花”的吆喝,小伙伴们就会争先恐后地围过来。炸炒米的师傅一般推着自制的平板车,上面放着炸炒米的小锅炉,将小锅炉架在火上,需要不停地摇动,每当师傅站起来,拎起用轮胎大皮和布缝制而成的口袋时,孩子们就会兴奋地四散开来。“嘭”地一声巨响,师傅被整个雾气笼罩了,随着雾气的弥漫,浓浓的香味也散溢开来。
棉花糖▼
曾经路边的棉花糖,在小孩子看来就如同魔术一般。一根签子转啊转,再加上一点颜色,云朵啊花啊,各种形状就这样出现,都舍不得下嘴吃了。
空心米棒▼
猪油糖▼
烤地瓜▼
剃头匠▼
据说最早的剃头匠是挑着扁担大街小巷地游走吆喝,不过小时候的剃头匠已经是在理发店等着顾客上门了。记得小时候陪爷爷去理发店剃头,是有一套标准的流程:先用热毛巾敷头,再用剃刀剃头发,接着还要刮面、采耳…
弹棉花▼
每年奶奶家做棉被,都会去找弹棉花的工匠,随着一声声弦响、一片片花飞,一堆旧棉花被压成一床床整齐的被褥。
磨刀▼
现在的刀子都很少找人磨了吧。以前一条长板凳和一块磨刀石,就是他们行走江湖的所有行头,然而这些手艺人却渐渐消失。
收头发辫子▼
“买头zang(长头发)”,小时候总想着把头发留长,就可以卖钱买零食吃~
补锅▼
“补砂砾锅……”听到这样的吆喝,仿佛回到了从前,谁家的铁锅坏了,拿出来;补锅匠就开始叮叮咚咚补起来。
补竹席▼
一把简单不过的篾刀,却功夫了得——剖、拉、撬、编、织、削、磨,可都是技术活。
打铁▼
一张铁砧,几杆铁锤,几把夹剪,风箱和火炉是打铁人的基本家当,将锻打的铁块,烧红放在铁砧上,大锤、小锤轮番对打,一件件用具便打造出来了!真是令人怀念啊!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haishizx.com/lhsxw/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