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龙海市 >> 龙海市习俗 >> 正文 >> 正文

春水梅雨花自盛

来源:龙海市 时间:2024/1/12
春水梅雨季来了,是家乡老人对闽南春天至初夏这几个月的概括。曾经,女孩会在日记里夸张地写下:春天来了,总是带着潮湿的烦恼丝,绵绵长长,三千丈。这些纷纷的烦恼丝,如今成了思念的乡愁。“春水梅雨雾蒙蒙,厝内樯湿窗画花”,生活在福建、广东等几个南方省份的人都知道,春水梅雨的特点就是很湿润,所以又有“回南天”的说法。唐朝诗人杜牧著名的《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他所写的“雨纷纷”,在闽南就是“春水梅雨”。春季有六个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有一半是跟“落雨”有关的。春水,春天的雨水;梅雨,每年夏初持续的阴雨天气,时值江南梅子成熟,故称梅雨。春水煎茶,梅雨煮酒,在日常的生活生产中就体现了古诗词里的优美意境。在视觉上,家乡的四季并不分明,绿树常青,冬天时的三角梅依然在温暖的街角开得鲜艳。现在回想起来,家乡的春天是从耳朵里叫醒的,淅淅沥沥下不停的春雨,昆虫在田野间鸣叫。而那些花儿,早已绽放在闽南人家。花砖,一种闽南风味的怀旧小物。它是纯手工制作的,需要人工注入色浆层和水泥砂浆,牢固耐磨又防潮防湿。因此,人们喜欢把它铺在地上或者墙面。花砖诞生于19世纪工艺美术运动时的欧洲,从地中海沿岸到达加勒比海地区以及东南亚诸国,伴随着海外华人华侨返乡,在中国东南沿海盛行。水泥花砖的制作技艺传入后,勤劳而创新的闽南人在花纹设计上融入了不少闽南元素。图案有取自当地生活特色的番薯叶,是青绿的中国传统颜色与简约禅意的一叶一世界形状,还有闽南文化特色的吉祥万字框,典雅的铜钱纹,繁复的八角花……一块花砖的线条柔和或刚硬,情感浓郁或清冽,单单去看,很难看出一二。倘若是一大片花砖铺在一起,便不同了。简而美的小方砖,利用图形对称的特点,拼接在一起就成了复古而精美的图案,透露出属于中国传统文化和侨乡田园生活的独特之美。龙海县城里中山公园旁的海鲜大排档,酱油水的香味与嘈杂的人声,在优雅的花砖上碰撞出别样的春天市井味。趁春季海味鲜美,闽南食客收起雨伞,边甩水滴边熟练地跟老板说:“海货看着做,炒上一盘山间芦笋,主食来几卷润饼啦。”从门口走进去,哒哒,哒哒,鞋跟与时光雕刻的花砖撞击出欢快的声音,择一处坐下。门外,春水梅雨,水汽氤氲。门内,热气腾腾,花自盛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新媒体监制/洪琳制作人/汪鑫主编/何宇作者/陈毓娟编辑/林纯李敏婷郭冉END魅力永传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haishizx.com/lhsxs/91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