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在闽南人中的用法
现代汉语词类系统中,语气词属于数量不多的封闭类。但不论是在共同语还是在方言中,语气词一般都具有使用普遍,表意丰富,功能复杂等共同特点。在龙海方言区的日常交际中,语气词“啦”异常活跃,它不仅应用广泛,使用频率高,在语句中出现的位置很灵活,而且又具有丰富的意义内涵和动态的语用功能。虽然龙海方言的“啦”的读音与普通话“啦”的读音并没有多大的差别,均读为[la],但用法却比普通话中被普遍认为的“了、啊”的合音“啦”丰富、复杂得多,而且与其它地方闽南话的“啦”用法相比也有许多差异。
“
“啦”在语句中出现的情况
普通话合音语气词“啦”一般多用于祈使句或陈述句末尾,而龙海方言语气词“啦”经常出现于各种语气的句子末尾,有时也可以出现在句中。
○
一、“啦”用于疑问句末尾
1、特指问句末尾
(1)伊讲哪货仔啦?(他说什么呢?)(2)遮是甚么啦?(这是什么呢?)
特指问句末运用“啦”,使句子带上较为强烈的疑问语气,并且有急切等待回答的意味,用法相当于普通话用于特指问句末的语气词“呢”。
例(1)、(2)句末若不用“啦”,就是一般语气的询问。如“遮是甚么?”
2、选择问句末尾
(3)你是要去漳州,抑是要去厦门啦?
(你是要去漳州,还是要去厦门呢?)
(4)你是明仔载抑是后日要出发啦?(你
是明天还是后天出发呢?)
选择问句末运用“啦”,也是带上了急切等待回答的语气。“啦”此时也相当于普通话的“呢”。
▼▼▼
3、正反问句末尾
(5)你是伓是要去漳州啦?(你是不是要去漳州呢?)
正反问句末尾运用“啦”,加重选择语气,同时也带有急切等待回答的意味。正反问句中除了与“是伓是”这类表示提问的肯、否定形式的结构并用外,一般不常用“啦”,而常用“是伓”提问,如“伊做过教师,是伓?”(他当过教师,是吗?),或将“无”置于句末提问,如“你有去过北京无?”(你有没有去过北京?)有疑而问的疑问句中只有是非问句的句末一般不用“啦”,常用“嚇”,如“你真实要行嚇?”(你真的要走吗?)
4、反问句末尾
(6)你无拍拼要倒落有成绩啦?(你不打拼哪里会有成绩呢?)
反问句末尾的“啦”带有事实本来如此的意味。
5、“啦”用于祈使句末尾
(7)勿爱佫讲啦。(“别再说了”或“别再说啦”)
(8)伓通佫吃烟啦。(“不能再抽烟了”或“不能再抽烟啦”)
用于祈使句末尾的“啦”作用相当于普通话的语气词“了”或“啦”。
例
(7)表示经常讲或不愿多说的事就别再说了;
(8)表示经常劝说的事就别再做了。
6、感叹句末尾的“啦”
(9)伊实在是真可怜啦。(他实在是很可怜哪。)
(10)迄个人真未见笑啦。(这个人真不
要脸哪。)
感叹句末尾的“啦”随句子所要表达的内容增添或加重各种情感意义。
例
(9)增添了怜悯的意味;
(10)增添不满或嘲笑等情态。
7、“啦”用于陈述句末尾
(11)伊是我的先生啦。(他是我的老师啦。)
(12)伊讲位遐行啦。(他说从那儿走啦。)
(13)我来去上课啦。(“我去上课啦“或”我去上课了“)
陈述句末尾的“啦”往往带有有强调或解释、说明的等意味。
例
(11)强调事实本来如此
(12)强调“伊”说的话
(13)强调我要去上课这件事。
“
二、“啦”用于句中
1、“啦”用于句中停顿处
(14)无啦,伓是安尼啦。(没有啦,不是这样啦。)
(15)无影啦,伊无讲啦。(没这回事啦,他没说啦。)
(16)伊啦,透早出去的是伊啦。(他啦,一早出去的是他啦。)
(17)在遮啦,你的领带我甲你找出来啊啦。(在这儿啦,你的领带我给你找出来了啦。)
(18)读册啦,勿爱佫看电视啦。(读书啦,别再看电视了。)
句内停顿前用“啦”时,一般带有一定的提顿作用,而且句末往往也用“啦”或“啊啦”与之呼应。另外,“啦”对位于“啦”之前所表述的内容也具有强调作用。
例
(16)强调一早出去的人是“伊”而不是别人
(18)祈使句句中的“啦”,强调赶快“读册”,别再看电视了,同时也带有责怪等意味
2、陈述句正反结构中间的“啦”
(19)即片电影好看啦否看。(这片电影好看啦,怎么会不好看。)
(20)即片电影否看啦好看。(这片电影不好看啦,怎么会好看。)
(21)伊早起有去啦无去。(他早上去啦,怎么会没去。)
这种正反结构强调的是“啦”之前的肯定或否定形式所表述的结果。
例
(19)强调电影“好看”;
(21)强调伊“无去”(没去)。
小小一个“啦”,用法竟如此之多,可见我们闽南文化深度和高度,小伙伴们,你们的“啦”又经常出现在什么时候呢?不妨点击下方留言说出来啦~
(本文采摘于知网)
▼▼▼▼▼▼▼▼▼▼▼
皮皮丘送福利啦
留言抽5位观众老爷
送个性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haishizx.com/lhsxs/6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