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龙海市 >> 龙海市习俗 >> 正文 >> 正文

龙海举行民俗活动拾福份体现独特生育文

来源:龙海市 时间:2017-8-31

乡村的大庙埕摆满了寿桃,新生儿的父母将它们送给亲人,以此表达传承生命的愿望。农历六月廿五,漳州龙海榜山洋西村山北社,举行“拾福份”民俗活动。有学者认为,这一民俗体现了独特的生育文化。

村民宰杀“福猪”

分发寿桃和福肉“拾福分”因此得名

“拾福份”历时三天。唱社戏、拜祭村庙供奉的广平宣王后,村民们通过问卜的方式选出一头“福猪”牵到庙前,用红丝线把两朵花系在一起,搭在“福猪”脖间。随后,村中有威望的长者对着“福猪”叩头跪拜,巡酒三回。此时“福猪”会温顺地跪伏在庙埕供桌前。长者再斟酒置于广平宣王案前,行三跪十二叩首礼,开始宰杀“福猪”。“福猪”宰杀煮熟后,切成肉块分发给郑氏宗亲,称为“拾福份”,寓意宗亲们都能享受到祖先带来的福气。

村民分发以面粉做成的寿桃祈求生命绵延

之后,人们还要分发以面粉做成的寿桃。寿桃是今年以来生儿育女的家庭预先订做的,分发给以前曾分发过的人家。送桃的人要登记新生儿女的名字,来年便可以接受其他新添儿女的人家分送的寿桃和“福肉”了。

村民分发“寿桃”

民俗专家告诉记者,分“福肉”是为了祈求先人的福荫,分寿桃则是追求生命的绵延。“拾福份”是中华民族敬宗睦祖、重视生命传承的表现,包括民间信仰文化、寻根文化、生育文化,是闽台民间文化的组成部分,对研究闽南移民史、开发史有重要的口传史学功能,对建设和谐社会、倡导民主、平等也有现实意义。

面粉做成的寿桃

祈求先人福荫追求生命绵延

据了解,这一习俗已延续多年,已被列入了漳州市非遗保护名录。据族谱记载,宋高宗年间,郑伯可由莆田至山北村开基,渐成村落,沿用河南祖地习俗,建庙祭祀周朝的广平宣王姬静,因为郑氏的远祖是姬姓。洋西郑氏后来播迁至台港澳等地,成为数十万郑氏的祖地。史料证实,郑成功先祖从洋西播迁至南安,洋西是郑成功更早的祖籍地。

为表达祈求宗族繁荣昌盛的愿望,洋西郑氏祖地产生了为鼓励繁衍后代而告知先祖的独特民俗活动——“拾福份”。民俗仪式“拾福份”形式古朴典雅,民间信仰氛围浓厚,参与人数众多,举办时间固定,方式雅致,印证了中原地区向闽粤沿海大规模移民的史实。

来源/东南网

编辑/林芃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早期治疗好吗
怎么才能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haishizx.com/lhsxs/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