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龙海市 >> 龙海市人口 >> 正文 >> 正文

漳州的地名来源,你了解多少

来源:龙海市 时间:2020-9-2
中科荣获公益中国爱心救助定点医院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6055941.html

地名,承载着悠悠历史,安放着乡思乡愁。每个地名背后都有着诗意又有趣的故事。虽是一个个简单的名称,却道尽了地与人、地与事、地与物的种种关系。

漳州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岁月中,人文地貌不断发生变化,城市与街道的建设日新月异,新旧地名的变迁也时有出现。而漳州特有的地名文化也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

1

最方言的地名

方言是地方文化中最重要的认同标志,由于居住地不同,人们对地名的称呼有相当大的差异。在漳州地区地名中,存在诸多独特的用字。有些具有闽南语的内部共通性特征,有些则是其独有的特点。

厝(cuò)

在闽南语的方言里,“厝”是房子的意思,“古厝”指的是古老的房子。

“厝”在漳州地名中的用法可归纳为几种:

1.用在地名上常冠以方向、位置:如龙海市海澄镇前厝村、诏安县四都镇东厝。

2.用在地名上常冠以地形:如平和县小溪镇厝丘村。

3.用在地名上常冠以姓氏:如漳浦县旧镇镇郭厝村、龙海市颜厝镇、诏安县南诏镇商厝巷等。

埕(chéng)

“埕”在闽南方言中指房子正门前的私人或公共空地,即院外露天的场子或天井。

城区最广为人知的就数“府埕”了。府埕是原漳州府衙门口的广场,长约50米,宽20多米,是当时漳州府里最宽敞的路,文武官员出入仪式均在这里举行。解放后府埕成为漳州传统小吃的荟萃之地,现为以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展示为主的古城特色文化街区。

漳州地区地名中有漳浦县前亭镇上顶埕,佛昙镇石埕村;诏安县四都镇外埕村;东山县杏陈镇埕英村,陈城镇白埕村;龙海市海澄镇大埕居委会。

坑(kēng)

“坑”本指自然或人工形成的低洼凹陷地;沟壑。在方言中,也指山间小溪涧。

漳州地区的地名中,以“坑”为名的颇多。比如郭坑、高坑、上坑等,当地人笑称为“从坑里来的”。

2

最有方向感的地名

漳州人指路不说“东西南北”,往往是“从这里左拐往前直走...再右拐就到了......”。同样的,在取地名的方式上,也不会简简单单地用“上下左右前后”,而是有许多独特的方位词。

“尾”,表示地理位置的后部,如芗城的埔尾、草寮尾、洋尾,龙海的角尾。

“顶”,表示地理位置的后部,如芗城的坂仔顶、南市场顶。

“墘”,表示处于地理位置边缘的意思,或认为是“缘”字。常冠以田、溪、路、港、沟等特定事物名称,如南靖有炉墘、大墘,龙海有田墘。

“边”,表示处于地理位置边缘的意思,如芗城的田边、塘边。

“兜(都)”,表示处于地理位置旁边的意思,如华安仙都(山兜)、龙海岭兜、龙文书都(树兜)。

3

用地名来许个愿

求安

历史上的中国,战乱不断,烽火连绵,加上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也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形成巨大威胁。因此,盼望和平、安宁自然是人民共有的心态。

漳州地区虽距中原甚远,在历史上也作为躲避战乱之地,但常有中原移民与古越族人冲突及倭寇袭扰,加之地处地震带,台风较为频繁,求安是漳州人的普遍心理。因此,漳州地区许多地名也体现人民盼安、求安、求福的心理。

“安”:云霄县陈岱镇呈安村;漳浦县绥安镇,赤土乡万安村;诏安县秀篆镇顶安村,白洋乡桥安村;南靖县丰田镇凤安村;平和县安厚镇安厚村,大溪镇廖安村、赤安村。

“宁”:龙海市榜山镇平宁村。

“吉”:云霄县和平乡吉坂村;长泰县枋洋镇尚吉村;南靖县和溪镇吉春村;华安县湖林乡吉土村。

“福”:芗城区浦南镇福林村;诏安县西潭乡福兴村;平和县九峰镇福坑村、福田村,九湖镇长福村,榜山镇崇福村、福河村。

从以上这些地名可以看出,吉祥、幸福的生活是人们的追求,语言符号正是这些愿望的显露,承载了人们的这种期望。

求雅

地名的取名起初多为百姓的自发行为,用字往往较贴近平民阶层。随着文化的进步和人民受教育水平的提高,追求典雅成为一种普遍心理。同时,官方地名用字也更趋于雅化。比如:东泗乡、孚美村。

也有与之相反的情况,原本雅的用字,在方言中的读音发生讹变或同音替代,而采用较俗的字。像芗城区地名中,原本有个“御史巷”,后来因方言读音,变成了“牛屎巷”。

4

用祖宗姓氏命名

中国人具有深厚的宗族观念。同族同姓的人家聚居在一起形成一个村落,因此以聚居家族的大姓命名是地名中很常见的现象。

据《漳州姓氏》载,漳州现有姓氏个。其中,陈姓最大,林姓第二,其他如黄、张、吴、杨、王、李、郑、蔡、沈、许,人数也都超过10万。

漳州地区历史上经历过三次民族大迁徙:第一次较大规模迁徙发生在西晋末年,由于皇族内部争权,爆发了内战,北方各族首领入据中原,战火延续16年,史称“永嘉之乱”。在此次中原士族南迁中,迁入漳州的姓氏主要有林、黄、陈、郑、詹、丘、何、胡8姓。

第二次发生在唐高宗总章二年(),闽南发生叛乱,陈政、陈元光父子奉命平乱,率领河南光、申、蔡三州多名将士入漳,连同随军眷属,共有陈、许、卢、戴等87姓。虽然现在有些姓氏已非漳州大姓,但这些人大多在漳州落籍,带来了中原文明。

第三次,唐末五代黄巢起义,闽南未遭战乱,成了避难乐土,而河南光州固始人王审知封闽王后,为发展生产,规定随军入闽,不论何时何地都看作是固始同乡。据河南固始史志资料征编委员会考证,当时入闽的有67姓,分布在福建各地,所以后世大多说祖先来自河南固始。

在漳州地区地名中,以聚居家族的大姓命名为地名的占一定比例,如蔡坂村、林巷村、林家村、吴坑村、罗坑村、黄庄村等。

地名是人类活动的产物

是具有标志意义的约定俗成的语言符号

也是地域文化的典型体现

在漳州生活的你

是否知道自己家乡名字的由来呢?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漳州味道

-END-

资料

《中国地名志》袁碧霞、漳家界、网络

编辑丨欣欣

审核

橙子

图片来源

福建旅行攻略、漳州新闻网、龙文新闻中心、芗城新闻中心、福建华安、半叶时代、龙海网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haishizx.com/lhsrk/56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