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龙海市 >> 龙海市人口 >> 正文 >> 正文

龙海遗珠颜厝吉水楼

来源:龙海市 时间:2020-7-20

提起土楼,人们想到的自然是早已闻名中外的闽西南山区土楼;然而鲜为人知的是位于沿海地带的漳州龙海,则还分布着10多座土楼,它们或藏于深山、或处于沿海平原地带、或坐落于山间的小盆地。犹如躲在深闺,等待人们去寻访。

徜徉于龙海,邂逅那些百年沧桑的土楼,虽历经风雨,但仍挺立于天地之间,更甚而与之融为一体,似乎向着后代诉说其曾有过的荣光。物换星移,岁月沧桑,如今这些用泥土夯建的古老的土楼,多数破损严重,罕为人居,仅有吉水楼等个别至今仍有少数居民。

吉水楼是一座混合土城堡

座落于龙海颜厝镇上溪村内

建于乾隆戊子年

迄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

该楼为四方土楼

楼长22米,宽21米,高6.2米

楼墙厚1.5米

楼内房子共四排14间

绕土墙四周单独建造

上溪、园中两社蔡氏先祖

是同胞兄弟(兄蔡松润、弟蔡松谷)

大哥开基园中社,小弟开基于上溪社

园中村圆形土楼取名日“吉阳楼”

“阳”与“圆”谐音,象征天,为大

上溪村方形土楼取名日“吉水楼”

水在地,寓意为地,为小

天圆地方,取珠联璧合之意

表示兄弟后世子孙不忘根本

同气连枝

土楼是明代九龙江下游

及周边地区

在抗击優血雨腥风中

创造出来的

它最早出现的时间

应是明嘉靖年间

这可从诸多史料得到证实

明崇祯六年(年)

《海澄县志》

却记载海澄人时任广东廉州知府

嘉靖丙辰三十五年(年)进土

黄文豪的一首《咏土楼》诗

这是有史可查最早一首咏土楼的诗

《漳州府志》记载

明万历元年(年)

漳州土堡旧时尚少

嘉靖四十年以来,各处瓷贼生发

民间团筑土围、土楼日众

沿海等地尤多

这是正式文献中

第一次出现“土楼”这一名词

土楼之所以首先出现在九龙江下游

源于民众为了应付突如其来的倭患

而采取的自卫措施

当时从海上陆

沿九龙红迅速向内地流动

官兵猝不及防

百姓只好依靠自己建造土堡

土楼以抵御

漳州土楼研究专家曾五岳先生

也认为福建土楼发源于九龙江中下

及比邻地区

是漳州先民抗倭的产物

据此,处于九龙江中下游的颜厝

当是土楼的发祥地之一

全镇各村

在明清两朝时期曾建有土楼

清中后期社会安定

土楼作用渐失

加之年久失修,大多已废

得到证实已废的土楼

有:洪坂一座,上世纪五十年代

取石修筑路边村石亭桥闸

长边粮站(原为东庵社)一座

丹州村一社一座

下半林社一座

……

地理位置:龙海市颜厝镇上溪村

图文:山人、文清、龙溪古县治刘松水

编辑:薪火

↓↓↓(更多详情,请阅读原文)

——END——

往期精选:

?坐淡闲云问罗汉

?漂泊万重洋甲子准星楼

?忽忆杨梅正熟可约银杏黄时

?德化杨梅与你共赴《银杏之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haishizx.com/lhsrk/53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