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地区古民居门神画,源于远古时代,发展于汉唐,为古民居建筑固定的大型装饰门画,其手法刻绘结合,永久固定,带有浓郁的原生性,是门神崇拜传统向世俗年画过渡表现的活化石。
加官进禄门神。漳州平和县坂仔镇心田村赖氏大宗。始建于明天啟元年(年)
漳州门神是年节时的装饰艺术,它直接画在门板上,而受风雨侵蚀,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都无需再换,具有极高的装饰价值。现在漳州仍能看到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前的门神,有的已经斑驳,但仍能辨认出经历沧桑的门神大形。
荷花门神。漳州平和县坂仔镇心田村心田宫碧湖室。
神荼、郁垒门神。漳州平和县九峰镇朱氏大宗祠。
金门县琼林号的蔡氏大宗祠的门神,出自漳州地区匠师之手,历经数百年风雨侵蚀,采用天然岩石粉矿物质颜料,彩绘图像依然能见。
秦叔宝、尉迟恭门神。漳州华安县华丰镇良埔村南山宫,绘制于明英宗正统六年(年)和弘治十五年(年)
彩绘门神
门神艺术往往表现于与宗教信仰关系密切的传统民间工艺中,技法表现一般可分为雕刻、塑造、糊纸、彩绘、版画等。
神荼、郁垒门神。漳州东山县铜陵镇康美村康美土堡(木扬城)林氏宗祠,始建于明洪武九年(年)(摄于年)
门神传说由来久远,如何选择寺、庙、宫观、书院、宗祠的门神人物,须得博学通才的画师来设计,也是画师展现技艺的时候。
秦叔宝、尉迟恭门神。台湾金门山后王氏宗祠。(摄于年)
不论是武将还是文臣,门神人物的容貌、表情、服饰、冠戴、手持物等,所有细节都得考据正确,再利用精巧的技法,画出门神的威武、传神、生动、神采奕奕或风华万千,以达到驱魔、祈福与辟邪的目的。
门神彩绘分墨彩和锦彩,前者是用彩色油墨勾绘,即为墨彩;后者在前者基础上用金粉粉饰即为锦彩,有锦上添花之意。彩绘在门扇面上,不惜浓墨重彩,甚至用金铂裱贴,营造富丽堂皇的效果。
木雕门神
木雕门神可分为神像的立体雕刻(圆雕门神)和门板上的浮雕(浮雕门神),守护主神与庙宇。
神荼、郁垒浮雕彩绘门神。台湾南投县集集小镇武昌宫(摄于年8月)
门板上的浮雕门神是近年来民间艺人对门神艺术化的又一创新工艺,将传统的彩绘门神立体化,以木板雕形后再上彩,有的则裸露着原木色,展示其选用稀罕的木材,如紫檀木、红木等材质。但是,能达到如同彩绘门神般传神、威武、庄严、灵动的浮雕门神非常稀少,多半是工匠在其生产所在地雕刻好,运送到宫庙、祠堂组装。虽说脱离传统风格,却在闽南的漳州、厦门、泉州、台湾日渐流行。
浮雕门神。漳州龙海市榜山镇文苑社龙应殿。匠师:裴龙师傅泉州惠安人制于年
糊纸(纸扎、彩扎)门神
彩扎,自宋代以来就在闽南地区广泛应用,迄今已有千年传承史。彩扎艺术的产生与民间习俗活动息息相关,沿海城乡节庆、宗教庙会、婚丧仪式及商业活动等,多采用彩扎增添气氛。传统节日需要彩扎花灯和彩棚,祈福、迎祥也需要彩扎鳌山、楼台及喜庆人物,超度亡灵也离不开彩扎的灵厝与偶人。
年5月,漳州龙海市榜山镇洋西村郑氏法堂画轴门神。
彩扎的内容多为戏剧故事、民间传说、道教仙人、佛教菩萨和人们日常生活情景。糊纸门神当属其中,在题材上以戏剧人物和古典仕女见长,人物仪态优雅,形象生动,有单像、双面像和群像之别。在工艺上以竹篾或铁丝扎成骨架,依内容装饰出形体简练、造型美观的神明、人物或飞禽走兽、房屋及生活用具,再在骨架表面禙糊色纸或绸缎,然后用颜料上彩绘制。彩扎艺人能够根据需要,信手扎出各种形象,并附以道具造型,以趣味浓厚的动态概括、轮廓线条为特点,经过剪、镂、镶、贴形成强烈的装饰,使人物极具个性与灵性。彩扎工艺制作的随意、取材的便捷和造价的低廉使民间艺术家有了施展才干和发展的空间。
年中元节(农历7月15日),台湾云林县虎尾“中元祭”的大士爷纸艺门神。
年中元节(农历7月15日),台湾云林县虎尾“中元祭”的山神纸艺门神。
来源:《门神》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haishizx.com/lhsrk/2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