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信局”创办于清末,鼎盛于民初。专为漳、泉、厦旅居东南亚数以万计的华侨和侨眷投递银信服务,信誉卓著,名扬海内外。“天一信局”的创办人郭有品(—年),字鸿翔,龙溪县流传社(今龙海市角美镇流传村)人。年幼丧父,由母丁氏抚养成人。年十七得兄长资助,远涉重洋抵吕宋(今菲律宾)谋生。由于他勤劳朴实,谦恭有礼,乐于助人,深得同乡侨民的信赖。于清同治十三年(年)充当“水客”,替华侨携带银信回国,派送给侨属,赚取佣金。为方便侨胞与家乡的银信往来,于光绪六年(年)创办漳州首家“侨批局”,寓“天下一家”之意,取名“天一信局”,时称“天一批郊”,主要经营吕宋与闽南侨乡之间的华侨银信汇寄业务。在吕宋收取的银信,分别通过汇丰银行和客邮兑寄回国,再雇工投送。
光绪十八年(年)厦门海关建立,郭有品拓展经营规模,设天一总局于流传村,设分局于吕宋、厦门、晋江安海。不久又购置两艘小汽船,开通厦门至总局,厦门至安海的邮路。天一信局收汇解汇及时安全,风闻所及,菲岛以外华侨纷纷通过吕宋分局汇寄,尔后又在菲律宾的宿务、怡朗、三宝颜增设分局。光绪二十二年(年),大清邮政局正式营业,依例以“郭有品天一信局”登记注册。并拓展外埠业务,增设香港、安南分局。光绪二十七年(年)郭有品不幸在厦门染疫逝世,长子郭行钟子承父业,精心经营,业务锐增。次年,改名“郭有品天一汇兑银信局”,分设信部和批馆,并逐年增设分局于外埠,至年共在东南亚七个国家设21个分局,在国内设7个分局。至年又增设吉隆坡、金塔及上海、港尾4个分局。
坚持“信誉为首,便民为上”的经营之道,天一信局热情周到为侨胞服务,规制严密,管理严格,赢得各埠华侨的信赖,业务迅猛扩展。据《厦门海关十年(—)报告》记载,仅年至年,进入厦门的外轮只,帆船只,厦门海关共收邮件件,汇票美元,近一半的邮件是寄往天一信局投递的。天一信局的每个分局的侨汇总额月均数万元大银之多,鼎盛时,天一信局的年侨汇额达千万元大银,将近闽南地区侨汇的三分二(一说三分之一)。自年兼营汇单业务,天一信局资金更为雄厚,至年达到最高峰。年后,东南亚一带因战后导致通货膨胀,侨商经济严重受挫,侨汇不如往昔,且同行竞争激烈,国内常遭军政勒借,加上年后国内外邮政局提高民信邮资,银信局利润锐减,香港、吕宋分局亏损严重,遂于年1月停止。天一信局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分布最广,经营时间最长的早期民间侨批局。其创办之早,影响之深,在福建乃至全国邮政史、金融史上都占有一定的位置。
来源/龙海市图书馆
栏目主持人/蔡姗姗
编辑/连悉妮
阅读推广/杨德辉
监制/蒋一中
长按解锁解锁更多精彩内幕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haishizx.com/lhsrk/1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