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有一条古老神奇的路叫海上丝绸之路吗?你知道漳州月港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之一吗?你知道为什么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一书中说“闽人通番,皆自漳州月港出洋”吗?5月17日晚,在人文大楼教室,福建省民俗学会副会长、龙海市社科联主席、龙海市海丝文化研究会会长江智猛为我校师生讲述了漳州月港的前世今生。
本场讲座是芝山讲坛进校园系列讲座之一,也是芝山讲坛首次走进我校。据悉,芝山讲坛由漳州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联合主办,于年6月开讲,形式上由省内外专家学者主讲,内容上涵盖闽南文化、形势政策和社会热点、人生道路和道德成长、经济金融、教育和管理、法律知识、艺术鉴赏、健康养生等知识,已成为漳州市宣传普及社科知识的大舞台,以及提高广大市民科学文化素质的大讲台。
漳州月港位于龙海市海澄镇,处于九龙江入海处,因其港道“一水中堑,环绕如偃月”,故名月港。这里江面平缓、潮汐吞吐、外通大海、内接山涧,明朝中后期,一度成为我国海洋贸易中心港口。隆庆元年(年),月港成为当时中国唯一合法的商人出海贸易港口。可以说,月港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不可或缺的港口。
江智猛从地理位置、经济条件、政策法规、人文历史等方面分析了月港成为古代著名港口的原因。他表示,自明朝开始实行海禁政策,加之沿海战乱,这个地处漳州龙海的隐蔽小港凭借自身悠久的通商和贸易往来历史,开始崭露头角,最终发展成明清时期显赫一时的港口。“曾经的月港,码头十分密集。据遗址考察,月港的码头分工明确、功能合理、流程清晰,反映出当时月港作为中心港口繁荣发达的通商情况。”江智猛表示,经史学家考证,当年从华安、平和、漳平甚至江西境内,无数货物顺九龙江支流聚集月港,等待出洋,带着异国情调的商品也同样云集于此。月港由此被誉为“闽南大都会”、“小苏杭”。
为什么月港的繁华只持续了半个世纪呢?江智猛认为,当时当地官员思想保守,加上新兴港口蓬勃发展,导致月港的外贸功能逐渐退化,并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月港的繁华就像一个短暂而美丽的梦令人回味无穷。”江智猛认为月港的繁华虽然已成为历史,但它遗留下来的物质文化遗产不应被人遗忘,而应成为研究历史的珍贵材料,并能向当今的城市建设及其文化塑造提供借鉴。
近年来,中央提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江智猛认为,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不可或缺的港口,月港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月港应积极融入厦门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月港片区改造,打造富有当地文化特色的旅游项目,用文化带动旅游业的发展。”江智猛透露,月港正在进行文化项目的申遗工作,未来将打造月港博物馆、闽南-东南亚风情一条街等旅游项目。
“嘉庚学院所在的这片土地曾经是月港的一部分,所以作为嘉庚学子,你们应积极保护、发扬月港文化。”讲座结束后,江智猛耐心地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并希望他们可以到月港看看历史遗迹,亲身体验月港的历史气息。他表示,文化的传承需要开明和开放姿态,同学们应多接触社会,才能更好地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
芝山讲坛在我校开讲对进一步营造我校浓厚的学术氛围和丰富学术讲座资源具有积极的意义。据科研工作部工作人员介绍,接下来,我校将引入更多场芝山讲坛。
撰稿:学生新闻社苏阳陈瑶
摄影:学生新闻社夏凡
编辑:传媒中心苏海森
-05-19
传媒中心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haishizx.com/lhsls/3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