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记:今天我们收到了粉丝提供的线索及关于漳州台商投资区角美镇石美北门村《宝镜堂》的翻新重建照片
网友留言:夜场景美丽而又气派陈氏家词《宝镜堂》己焕然一新。寻宗一事还在接力,他那历史悠久。又是有名郑成功的军师(陈永华)的出生地世代皆为官。在有后羿子孙一一一(陈梦球七省巡按)正出生地石美北门(厚山)受皇恩御赐回祖籍:福建漳州市角美镇~石美北门村(厚山)~建造祖词以→_→双狮子座,五门式,前后二庭构造气派非凡。少有埕庭三座旗杆。还保留远古的:青砖为墙~巨石为围旧文物。如此辉煌气派祖词寻亲海内外的陈氏谪亲。
陈氏寻宗联系方式
联系人:陈分配(理事)
联系
网上的记载是陈永华为同安人,今天我们就来自东南网的文章做以说服更谬误
(翻新的宝镜堂)
“平生不识陈近南,便称英雄也枉然”,看过金庸先生的作品《鹿鼎记》的朋友,对陈近南这个名字应该不会陌生。在书中,他是民间秘密组织天地会的总舵主,韦小宝的师父。
龙海市政协文史委专家陈忠杰近日指出,《鹿鼎记》小说中人物“陈近南”的历史原型,很可能就是陈永华。此外,经过实地走访,他还得证陈永华应是漳州角美人。这是怎么来的呢?一起去探寻一下。
探源
陈近南的历史原型,很可能是陈永华?
相似点1:都是郑成功及其子郑经反清复明、治理台湾的重要助手
在金庸笔下,郑成功有一名重要谋士,叫“陈近南”,他在郑成功去世后,亦尽心辅佐郑经,在台湾的开发史上有着卓绝贡献。而历史上,陈永华亦是郑成功的得力助手。“有郑成功的‘卧龙先生’之称”,龙海市政协文史委专家陈忠杰这样介绍。
据史料记载,陈永华及父亲陈鼎都在漳州读书长大。明崇祯十六年(年),郑成功攻下同安,陈鼎携家人前往同安任教谕。
4年后(顺治四年,年),同安被清军复克,陈鼎自缢明伦堂。时年20岁的陈永华,来到厦门投奔郑成功。
清康熙元年(年)初,郑成功收复被荷兰侵占38年之久的台湾。进驻台湾不到半年,郑成功病逝,郑经继承父位,随后授陈永华为咨议参军。
那么,陈永华曾组建反清复明组织“天地会”吗?陈忠杰表示,目前在学术界,许多学者对此仍持不同意见。不过,陈永华为郑氏集团的官员,自然为反清复明之大计多有贡献。
相似点2:均有一女嫁与郑经之子郑克臧
大家应该都记得,《鹿鼎记》中的陈近南,有一女嫁与郑经之子郑克臧。而陈永华,也恰恰是郑克臧的老丈人。
康熙十三年(年),三藩叛乱,郑经率师离岛西征福建。临走前,命长子郑克臧主持台湾政务,任命陈永华为东宁总制使。在老丈人辅助下裁决政事,郑克臧赏罚分明,刚毅果断,政绩显著,深得人心。
(宝镜堂旧照)
相似点3:死因均与冯锡范有关
康熙十九年(年),冯锡范同郑经回台,见陈永华把握重权,心怀妒忌,与刘国轩共同谋划,设计诬陷陈永华。见郑氏集团内部如此勾心斗角,陈永华遂向郑经再三请辞。辞职后,他整日郁郁寡欢,不久便于康熙二十年(年)农历正月二十八日逝世,郑经亲自前来吊唁。
再来看看小说,陈近南是由冯锡范和郑克爽二人所杀的。历史上,陈永华、冯锡范与刘国轩可谓鼎足而三,是郑氏政权的顶梁柱,即小说里所谓“台湾三虎”。郑克爽则是郑克臧之弟,同时是冯锡范的女婿。陈近南一向对郑经忠心耿耿,他女儿又嫁克臧为妻,故冯锡范等人暗中密谋,要拥立郑克爽,因此设计杀死陈近南。
有趣的是,正在热播的影视剧《施琅大将军》也有这么一段:郑经接替郑成功后,内部陈永华(郑克臧岳父)和冯锡范(郑克爽岳父)发生内讧。病中的郑经把政务交由长子郑克臧处理,克臧聪明能干,做事井井有条,从来没有过失,也很受郑经的宠爱和信任。郑经病逝后,冯锡范便毒死郑克臧和陈永华,立郑克爽为延平王。
相似点4:陈近南本名“永华”,在《鹿鼎记》被提及24次
陈忠杰指出,金庸在小说里,曾24次写到“永华”的名字,且多次是借陈近南之口,明确点出其原名为“陈永华”。记者多次翻阅《鹿鼎记》,果真发现不少相关段子:
如在第一回《纵横钩党清流祸峭茜风期月旦评》里,天地会成员吴六奇曾道,“那天地会是台湾国姓爷郑大帅手下谋主陈永华陈先生所创,近年来在福建、浙江、广东一带,好生兴旺”。
吴六奇还言道,“我们天地会总舵主陈永华陈先生,又有一个名字叫做陈近南,那才着实响当当的英雄好汉,江湖上说起来无人不敬,有两句话说得好:‘平生不识陈近南,便称英雄也枉然’”。
? 在第八回《佳客偶逢如有约盛名长恐见无因》里,韦小宝初次拜师时,总舵主道:“我姓陈,名近南。这‘陈近南’三字,是江湖上所用。你今日既拜我为师,须得知道为师的真名。我真名叫做陈永华,永远的永,中华之华。”
“综上所述,金庸在写《鹿鼎记》时,陈永华应当是陈近南的原形”,陈忠杰同时承认,由于金庸写的是小说,而且是武侠小说,真实性比一般的演义小说更低,艺术加工的成分便更大,“陈永华肯定没有金庸笔下高超的武功”。
对此,漳州文史学者、漳州市作协秘书长许初鸣也表示,“陈近南”为陈永华的原型是说得通的,“演义小说里的人物和历史上的真实人物,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如《三国演义》里的关羽和历史上真实的关羽,区别就很大。但是由于经历艺术加工,演义人物变得经历更丰富,更有传奇色彩,所以往往更容易让普通老百姓传播。”
陈永华的牌位列于宝镜堂内
□相关新闻
陈永华祖籍在角美,并非同安人
现场:角美镇现陈永华祠堂
在许多地方史书中,都记载陈永华系同安人。“但这是一个误会,他是角美人”,陈忠杰从陈永华的后裔口中得知,陈永华从事反清复明,怕连累家人,往往对外自称是“同安人”;此外,陈永华之父陈鼎原在同安任职且死在同安,这也造成陈永华是同安人之误。
漳州台投区角美镇南边的石美村,是个有多人口的大村子。历史上,石美、角美和东美是3个齐名的集镇,直到上世纪50年代后才合并成角美镇。
多次到石美调查,陈忠杰收集到一首民谣,“石上鸡踪如竹叶,溪边犬迹似梅花。覆舟山下十八社,石尾出了陈永华。”而“石尾”的雅称便是石美。不仅如此,一座建于石美村的祠堂,亦为陈忠杰揭开陈永华祖籍地之谜提供了证据。
陈忠杰与记者一行来到这座陈氏村民的祠堂——“宝镜堂”。他介绍,祠堂始建于清初,由于年代久远,现只剩最后一堂。
73岁的村民陈江庆将记者一行引入祠堂,见祖龛祀厚山祖和陈鼎、陈永华、陈梦球、陈维衡、陈仕贵、陈还等牌位。其中,陈梦球、陈维衡、陈还均为陈永华子孙。
“我们这一支全部是陈鼎和陈永华的后裔,目前全村共有多人”,陈江庆说,“反清复明是杀头大罪,所以听祖上说,在清初时,祠堂里不敢立陈永华的牌位,直到清末才加立。”
祠堂在这里,而且还有整支数百人的后裔,陈忠杰认为,陈永华应当是石美人。
陈永华像(资料图)
建议:打好陈永华对台牌
《台湾通史》有专门介绍陈永华的功绩,其在台湾的地位非常高。在台近二十年,他首开文教事业先河,被誉为“台湾文化教育的奠基人”:其亲自在承天府(今台南市)宁南坊鬼仔埔建造孔庙,还建学院并亲任学政。台南孔庙建成时,为台湾孔庙之始,有“全台首学”之称。目前,仍有许多庙宇供奉其神像,还有许多地方依其命名,如永华宫、永华镇、永华街等。
据了解,年初,汪毅夫曾在漳州参观“漳台族谱对接成果展”,发现族谱馆里的“漳州名人”竟没收录陈永华,也谈道,“陈永华是郑成功的参军,一般认为他是同安人,实际是角美人。他到台湾后兴学校,办科举,在文化教育上做了许多好事,漳州可以研究宣传”。
对此,陈忠杰也表示,可以好好利用陈永华故里,打好“永华对台”牌,并已向政府有关部门建议修缮“宝镜堂”。他认为,该村由此可成为角美涉台文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此举亦能提高漳州的知名度。另外,他还建议收集整理有关族谱资源,和台湾的陈永华后裔取得联系,告诉他们,陈永华是地地道道的漳州人,以纠正两岸一些史书“社籍同安”之谬误。
如今的宝镜堂已经翻新
双狮子座,五门式,前后二庭构造气派非凡。少有埕庭三座旗杆。还保留远古的:青砖为墙,巨石为围旧文物。
远在他乡的你,希望此篇文章能给你们带去寻宗提供帮助!
角美人都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haishizx.com/lhszz/7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