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toryofYouth
真正的旅行,不是去到某一个景点留下到此一游的纪念照,而是融入那里,用心体会自我生活圈子之外的精彩。又到了周日,不妨收拾行囊,带上自己,跟随《听见龙海》栏目悠游龙江,一同领略旖旎图景,打捞古城旧事。听见龙海
我从
“塔潭”来
雪玲珑
?点击音频右侧小喇叭,我们从此听声音
朗读者:黄佳佳,转载需授权。
我相信
闽南一带
对“塔潭”这个地名
再熟悉不过
我从“塔潭”来
“塔潭”,就名字而言并不俗气,甚至带点诗意。可惜,曾经的日子,人们对塔潭的认知却是始于一种讽刺的意味。每当碰到俗不可耐的事,人们总会加上一句:“塔潭出来的吧”?包括我,但凡“认怂”的时候,也会不经意的自我解嘲:咱就是从“塔潭”跑出来的!世人的偏见,“塔潭”成了“老土”的代名词。
国庆期间,几位同学相约到塔潭吃“竹筒饭”,直到那天,我这个心心念念自称从“塔潭”跑出来的人,终于第一次走进“塔潭”,我满脸的愧对,心中多了一份使命感:必须让更多的人知道,今天的“塔潭”与人们的印象,有着怎样的天壤之别。
交通发达的今天,石码开往塔潭的路并不遥远。仅仅半个小时的车程,我们的车就来到塔潭境内,沿着三平寺朝拜古香道,穿森林、跨果园,一路盘旋,举目之处,漫山遍野汇成一片绿色林海。刚入选国家森林乡村的塔潭,在我看来当之无愧!绿水青山是大自然对塔潭无私的馈赠,这样一座天然的森林大氧吧,让我们激动得忘乎所以,有人建议把所有车窗打开,让新鲜空气飘进来。我们尽情呼吸,享受着城市里难得一见的清新......
穿过重重森林,突然眼前一亮,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像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好一派人间仙境啊!塔潭村欢迎你!这,就是传说中的塔潭村吗?白云深处有人家,深山密林有塔潭,眼前的一幕,仿若世外桃源!
我从“塔潭”来
我们的车在村委会门前停下,村书记欧阳志勇热情地接待了我们。欧阳书记是个新潮时尚的年轻人,他阳光,帅气,侃侃而谈。书记的形象立刻颠覆我印象中塔潭人的“土”。我想,是该让我重新认识塔潭的时候了!
欧阳书记介绍:塔潭原名宝潭,早期隶属南靖县,年划归龙海程溪镇,与闻名遐迩的三平寺仅一山之隔,是早期通往三平的重要朝圣古道。我突然想起我的母亲曾经从石码徒步到三平朝拜祖师公,现在看来多么不可思议。欧阳书记说,以前这里交通闭塞,或为表示虔诚,闽南一带的香客到三平朝拜,大都选择徒步前往。香客来到这里稍作休憩或补给,塔潭村也因此而声名远扬。这些年来,塔潭村党委和村委会着力为村民办实事,先后修建了二十多公里的水泥路,并积极推进和完善塔潭至三平的水泥路面,对程溪至三平公路进行拓宽和改造,解决了一系列道路交通问题。我发自内心的赞许,他们的思路是正确的。以三平名胜为契机,带动乡村经济发展。路通财通,香客的车能进来,乡村的旅游业就有希望。
塔潭村地处龙海市西部山区,拥有丰富的物产资源。塔潭人主要从事农业种植,主要植物有竹子、蜜柚、桉树,这是他们重要的经济来源。欧阳书记说,近年来,由于建筑工地手脚架被金属材料所代替,原竹出现了严重滞销,手工艺竹制生活用品也逐渐被淘汰,严重影响了村民的收入。塔潭村委会特意从外引进新的水果品种,带动村民种植水果新品红美人、葡萄柚,力争让农民的收入多样化。
塔潭村漫山遍野的竹林,造就了祖祖辈辈民间竹编手艺高手。为弘扬地方文化,让塔潭最具特色的传统手工竹编艺术走进社会并得到传承,年中秋,程溪镇塔潭村举办了首届“寻民间匠人”活动,全村共有73位匠人带着两百多件的手工竹编制品参展并进行现场表演比赛。竹编是一门集实用与审美于一体的独特技艺,塔潭村竹编艺人也希望能发挥塔潭的优势,把竹编变成既保留传统文化韵味又充满现代艺术气息、具有观赏价值又有使用价值的工艺品。这些参展的竹编制品中,有的已经淡出了我们日常生活的舞台。庆幸的是,当这些积淀了几百年的传统手工艺逐渐消失在人们视野的时候,在塔潭村,仍有那么一些民间艺人,愿意坚守并传承!塔潭村委精心策划并组织这些艺人走进学校,培养学生竹编兴趣和手艺,真正的做到承上启下。
为带动旅游餐饮业发展,打造以竹子为主题的特色旅游线路,塔潭村的特色竹桶饭店陆续开张了,并形成一种趋势。所有材料全部就地取材,村里特有的毛竹成了他们烧饭做菜的主要道具。土鸭土鸡和名目繁多的各种笋成了他们的主打菜。渐渐地,塔潭竹筒饭香飘万里,美名远扬。很多路过的香客,包括慕名而来的游客,都是独爱这一味,奔着那地道的竹筒饭赶来的。就像今天的我们,同样不畏长途跋涉,只为这里的竹筒飘香.......
我从“塔潭”来
塔潭有丰富的古道文化遗存,保留最完整的当属塔潭村的积庆楼,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积庆楼乃欧阳氏宗祠,又名:“木耳楼”,约建于明朝洪武年间,是漳州市第一座大型欧阳氏宗祠,也是塔潭境内迄今为止最大的一座宗祠。塔潭全村93%的人口姓欧阳。系唐国子监四门助教欧阳詹的族裔。曾有后学尝试着改诗曰:“此地闽人昔故乡,开塔发迹古流芳。桑田沧海惊丕变,今日宝潭多姓欧!”
从早期的穷酸闭塞到现在的脱贫解困,塔潭村的变化离不开党和政府及各级领导的关怀。为解决危房安全问题,塔潭村先后建设了三个安置点,安置村民多户共多人受益。在村书记的讲解中,我们大致浏览了整个村落,一座座新建的乡村民墅拔地而起,整齐有序,改造后的池塘溪道,让塔潭村更显山清水秀。整洁的村道令人赏心悦目,与昔日农村脏乱差的印象形成鲜明的对比。塔潭村日新月异的变化,吸引了大批走出去的年轻人回乡置业,从年全村总人口约人,总户数多户,发展到现在全村常住人口约0人,总户数达户。这是一个数字的飞跃,当然,塔潭村现在只是脱贫,致富之路还任重道远。只是,“我从塔潭来”不再是一句羞于见人的语句,脱贫后的塔潭人更自信。我从“塔潭”来,不再担心被人瞧不起.......
作者丨雪玲珑
本名方毅卿,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龙海作家协会主席,《龙海文学》杂志主编。
朗读者丨黄佳佳
紫泥中心小学音乐教师
漳州音协会员
龙海音协会员
听见龙海???往期精彩回顾
听见龙海丨石码五香家乡的味道
听见龙海丨“东方夏威夷”白塘湾
听见龙海丨箬叶美食粽子香
听见龙海丨麟蹲凤翔万松关
听见龙海丨扁食汤:“很闽南”的味道
听见龙海丨王踪仙迹南太武
听见龙海丨风味各异话咸粥
听见龙海丨唯美古村话埭美
听见龙海丨满庭盛宴,最爱那碗卤面
听见龙海丨海门岛上好风光
听见龙海丨云盖寺:千年的祥瑞
听见龙海丨山乡美味竹筒饭
听见龙海丨月港帆影
听见龙海丨石码米烧粿
听见龙海丨郑氏建筑群:乡绅的情怀
听见龙海丨紫泥虾鸡破:另类乡愁
听见龙海丨普照禅寺的异国情调
★声明:《听见龙海》栏目由龙海市委宣传部主办,龙海市融媒体中心、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市教育局、市文联、市作协、市摄影家协会协办。本图文版权归龙海市委宣传部所有,欢迎转发,转载需授权!
★《龙海网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haishizx.com/lhszz/7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