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toryofYouth
真正的旅行,不是去到某一个景点留下到此一游的纪念照,而是融入那里,用心体会自我生活圈子之外的精彩。又到了周日,不妨收拾行囊,带上自己,跟随《听见龙海丨这里的美景水当当》栏目悠游龙江,一同领略旖旎图景,打捞古城旧事。明清碑迹
城/南/胜/境
奸相早随花锦落
明神永庇木棉新
_听见
_?点击音频右侧小喇叭,我们从此听声音
朗读者:李智微,转载需授权。
木
棉
亭
出漳州城南约12公里,在国道九龙岭下龙海市木棉村,当“紫气东来”巨大牌坊映入眼帘时,便到了木棉庵。
它是一座前后两进、坐南朝北、极富闽南特色的古庵,曾是漳州古城南行驿道主要驿站名铺,现在是闽南文化生态走廊的重要节点。
图/韩克非
庵外四周林木苍翠,东面有三座长方形石碑,从左至右由低到高,依次是“木棉亭遗址”“宋郑虎臣诛贾似道于此”和明代文士王肇衡所题七绝诗碑“当年误国岂堪论,窜逐遐方曝日弃。谁道虎臣成劲节,木棉千古一碑存”。为清乾隆年间龙溪知县袁本濂重立。中间石碑高3米多,宽1米许,乃明抗倭名将俞大猷所立,原碑已废,后修补重立。
图/韩克非
石碑前有座民国时期建成的简朴而肃穆的长方形八角亭,歇山顶,上覆绿色琉璃瓦,匾额镌“木棉亭”三字。石柱上刻“为天下除奸,明春秋大义”“误国半间堂罪恶贯盈垂老投荒犹恨晚,锄奸一片石春秋笔削乱臣贼子必书诛”等楹联,另刊刻着陈琪撰文、汉寿朱熙撰写的建亭碑记《木棉亭记》,此皆后人为纪念郑虎臣的除奸义举而修亭立碑以颂。今碑亭均尚完好,是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图/韩克非▲
历代骚人墨客到此凭吊遗迹,无不讴歌忠义之士郑虎臣为国除奸壮举,无不唾弃奸相贾似道祸国殃民的行径。
城南胜境古驿站
明清碑迹木棉亭
木
棉
驿
站
如今,当地政府结合木棉庵和九龙岭土地公庙等历史古迹和文化底蕴,按照漳州市构建“田园都市、生态之城”的要求,建设木棉庵郊野公园。
木棉庵对面的木棉驿站,是闽南生态走廊示范段上6座驿站中古厝建筑数量最多、占地面积最大的一座。建筑突出“宋室遗迹、千年驿铺”的主题,以闽南官式建筑赵家堡官厅为原型打造府邸宅院特色的多功能驿站——中国首个驿路博物馆,不仅延续木棉庵(古驿站)千年的历史,更再现开漳驿道的辉煌。游客到此可以“游览古铺新驿,品味闽南古韵”。
驿站建筑规模宏大,布局井然有序,富有层次,虽雕饰朴实无华,却不失“仿建皇宫”风范。木棉驿站选取赵府“官厅”东边一组建筑为原型,即三座同样规制的大厝为“正身”和两座同式厢房为左右“护龙”的布局,总建筑面积平方米。中座大厝三开间五落,依次为门厅、前厅、中厅、大厅、后厅,中隔天井,立面明间作凹寿,面阔20米,进深66米。五座建筑之间设廊道串通,连为一体。中座大厝为抬梁式木结构硬山顶燕尾脊,厢房硬山单檐式燕尾脊,灰墙红瓦,彰显闽南传统建筑风格。
驿站里各种古建筑传统营造技艺之细致与精美,令人叹为观止。木匠利用榫卯制作的门扇严丝合缝;油漆匠沿袭传统技艺,用古法特制猪血灰,为梁柱打底批灰;瓦匠于屋面精心铺设的瓦片,层层交叠,产生用于隔热的空气间距,美观而实用。
驿站中仿宋的建筑布局与浓缩后的汴京城风物景观,依旧是赵家堡的模样,带着闽南建筑独有的风情,同旧时的汴梁长梦交织在一起。它重复了当年赵家堡的繁华,龙檐凤脊,雕梁画栋,而景色更胜当年。行走在驿站,只见汴派桥、神禹碑、聚佛宝塔……那些宋时模样的建筑景观娇羞地依偎在金桂与南洋楹的怀抱里,同古朴敦厚的驿站建筑相映生辉。
如果你邂逅了木棉驿站,见过她雨中湿润着却仍旧艳丽的屋脊,听过她那段关于汴梁旧事的新梦,一定会喜欢上在这重现闽南“大观园”的驿铺中行走,穿越时空,感受闽南古民居风情的恢宏气势和精美细腻,畅享“久在樊笼中,复得返自然”的惬意。
木棉驿,一处美丽的所在!
作者
杨燕芬
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漳州市作家协会理事,龙海市作协副主席。
朗读者
李智微
龙海市音乐教师,主修钢琴,福建省钢琴协会会员,多次在各级各类钢琴比赛中获奖。
听见龙海???往期精彩回顾
听见龙海丨石码五香家乡的味道
听见龙海丨“东方夏威夷”白塘湾
听见龙海丨箬叶美食粽子香
听见龙海丨麟蹲凤翔万松关
听见龙海丨扁食汤:“很闽南”的味道
听见龙海丨王踪仙迹南太武
听见龙海丨风味各异话咸粥
听见龙海丨唯美古村话埭美
听见龙海丨满庭盛宴,最爱那碗卤面
听见龙海丨海门岛上好风光
听见龙海丨云盖寺:千年的祥瑞
听见龙海丨山乡美味竹筒饭
听见龙海丨月港帆影
听见龙海丨石码米烧粿
听见龙海丨郑氏建筑群:乡绅的情怀
听见龙海丨紫泥虾鸡破:另类乡愁
听见龙海丨普照禅寺的异国情调
★声明:《听见龙海》栏目由龙海市委宣传部主办,龙海市融媒体中心、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市教育局、市文联、市作协、市摄影家协会协办。本图文版权归龙海市委宣传部所有,欢迎转发,转载需授权!
★《龙海网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haishizx.com/lhszz/5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