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龙海市 >> 龙海市政治 >> 正文 >> 正文

漳州龙海古厝如珍颂新风一腔情忆在汝边

来源:龙海市 时间:2018-12-10

古风新韵,古为今用。在保护性修缮古村落、古街、古厝的基础上,如何让古物更好地承载记忆,让好家风更好地传承给下一代,是“五古丰登”的初衷和升华。

龙海,有着大局精神的“龙江风格”,有着敢拼敢闯的月港海商精神,有着“一张规划管五百年”的埭美好家风,更有着许多老百姓口口相传的祖训、恪言。

近年来,龙海在推进田园城市、富美乡村建设过程中,大力实施“五古丰登”行动计划,注重选择具有文化底蕴和景观价值的老建筑,打造保护传承乡土文化新载体,留住文脉基因,赋予时代使命,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这些优良的励志精神、家风家训,也助力龙海在深化闽西南协作区合作,勇当厦漳同城化“新龙头”中,提振干部展示使命担当、事业召唤的精气神,助力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与赶超发展的浓厚文化氛围。

好家风代代传

“我的假期只有六天,排队买票挤掉了一天,车轮子碾碎了两天,到山坡上拜访故人用去半天,原以为剩下的时间可以陪母亲唠嗑,可一张开嘴巴时间就用完了……”在东园镇埭美古村的家风堂里,一首《喊一声娘》勾起了众人淡淡的乡愁。

“家风堂”坐落在民风淳朴的埭美古村,占地面积约平方米,由陈氏古厝保护性修缮而来,以“传家风家训,享家珍家誉”为主旨,设有“家和人乐”“良方教子”“修身持家”“家誉满堂”等8个展厅,立足埭美古村建筑“和”文化,通过文字、物件、图片、影音资料、3D场景等载体,从不同角度展现、弘扬闽南特色的“家风文化”。

?埭美家风堂

在核心展室“家和万事兴”里,有12名小学生亲自动手完成的“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的剪纸作品,其他展室也分别展出了埭美古村陈氏家族优良家训家风、龙海部分姓氏族谱家规、新旧24孝对比图、身边好人、本地乡贤、古村美景等,从不同角度诠释和弘扬闽南特色的“家风文化”。

“家风堂不求标新立异,反而追求‘土里土气’,朴实无华地展示寻常百姓家的好家风,让和谐优良的文化传统与闽南古厝交相辉映。”龙海东园镇党委秘书黄国轩介绍。去年3月,家风堂被省妇联命名为“福建省家风家教示范基地”,如今已是龙海市开展“好家风好家训”活动的重要场所。

美丽乡村田头村

无独有偶,在浮宫镇田头村,则有浮宫镇纪委利用郭氏古厝改造而成的“归田居”。“祖训传家”“美德和家”“贤才聚家”“勤俭安家”和“田园美家”等5个房间,记录着郭氏勤劳无私等家风文化。年,归田居被列为龙海市廉政教育基地。

“我们老郭家有很多好传统,要让年轻一代继承和发扬下去。”在归田居的义务讲解老党员郭祥财说。归田居的四个角落,有以盼、归、祥、乐为主题的铜像人物展示,仿佛再现60年代,一家人盼团圆那浓浓的亲人之爱。

双第场史馆

在双第华侨农场,位于农场大院内的场史馆,则收藏着归侨从海外带回的缝纫机、铁箱,原住民生产生活的物品,如锄头、镰刀、铁镐、茶缸、水车以及不同时期的证件票据、文献资料等百余件事物以及见证农场各个发展阶段的珍贵照片幅,承载记录着广大华侨的共同记忆和农场建场创业的光荣历史。

“建这个馆,就是为了让广大归侨和当地民众牢记农场建设发展的艰苦奋斗岁月,不忘我们的集体好家风”。双第华侨农场党委书记庄立新说。目前该馆已经接待过缅甸、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新加坡等多个国家的归侨和游客。

精气神扬万里

向上滑动阅览

“龙江精神以‘团结协作、无私奉献、顾全大局、舍己为人’为核心,是全国人民心中一座伟大的精神丰碑,是人们在处理全局与局部、集体与个人之间利益关系时的精神坐标。”龙江精神展示馆的义务讲解员林安莉热情地为前来参观学习的干部群众讲述着“龙江颂”的故事。

在以“龙江颂歌”为主题的西溪生态文化园,龙海利用一座废弃的两层水利管理用房,原貌整修改建龙江精神展示馆。一楼设置“旱情肆虐、堵江抗旱、丢卒保车、团结协作、喜获丰收”五个部分,二楼则设有“风格传颂、精神传承、精神永驻”三个部分。展示馆中陈列着独轮车、人力水车等旧时物件,并通过图片与影像,再现半个多世纪前万人千船堵西溪的壮观场面和辉煌的历史。

今年5月,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大手牵小手》栏目“非遗进校园”专题播出洋西小学的小学生在龙江精神展示馆里讲解,以及表演芗剧《龙江颂》选段,让龙江风格再次内化于全国小朋友的心中。

在另一端,海澄月港古街里,一座由古厝修缮成的海丝馆坐落其中。一进门便可看到牌匾写着“大明第一港”,该馆分为月港史话、月港遗址、隆庆开禁、月港余韵、大明海商、丝路新语和月港文献七个部分,陈列着陶瓷、地图和文献等相关史料,详细介绍了闻名遐迩的龙海古月港曾经的辉煌。

“自从海丝馆修缮后,经常迎来社会各界人士过来参观游玩,同时也成功举办了两届的月港文化节,人流量最高峰达到每日上万人”,龙海市海丝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陈宗瑞自豪地说道。

在龙海三张值得骄傲的名片中,有两张极富教育意味。龙海古月港是明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当年,18条通往东西洋47个国家的航线,龙海商人“下南洋、闯东洋、泛西洋”的豪情壮志,成就了龙海人“走向大海、融入世界”的光荣与梦想。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闻名全国的“龙江精神”故事发生地也在龙海,“万人千船堵西溪,引水抗旱保大局”,诠释了龙海人“舍小家、顾大家,不畏艰难、无私奉献”的责任与担当。优秀的精神和高尚的品德有了固定的传承场所,并成风化人,也得以更好地助推龙海再创业、振雄风、当龙头。

?月港海丝馆

?学生聆听京剧《龙江颂》由来

革命情耀光芒

走到东泗乡卓港村的米街东端,屹立着一座三层半西式洋楼。这座名噪一时的地标,由旅外华侨苏德炉年兴建,24间房厅总面积达平方米。年,毛主席在漳州开展声势浩大的扩军、筹款和抗日宣传活动,革命青年苏静和苏精诚组织老同学及贫苦农民40多人,收集30多条枪成立游击队伍,以此楼为队部执行各种任务。后来,这支队伍大多入编“中国工农红军闽立独立第三团”,红军楼也因此得名,并于年列入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东泗乡卓港村古厝

年,东泗乡卓港村本着修旧如旧、保留传统文化的原则,投资近百万元对已有近百年历史的“红军楼”进行保护性修缮。修缮后的“红军楼”一楼大厅两侧展示的是从年五四运动爆发到年新中国成立这段时期的党史大事记;四个偏厅则分别从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龙海苏区政权时期以及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介绍龙海的革命历史背景。二楼由南溪河畔育英才、嫉恶如仇干革命、忠诚为党宣传员和抗日英魂留太行四个展厅构成。整个展厅,展示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值得一提的是,红军楼不仅是东泗乡党员教育基地,更是年龙海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基地,前来参观的政府部门干部、企事业单位职工、学校师生和边防官兵等游客党员可以在这里“重走红军路,重温入党誓词”。

在龙海,还有另外坐落在龙海一中校园里的“红军楼”,外墙壁上还保存着完好“反对日本出兵中国”的标语。每年,学校都会组织新生入学参观,勉励学生不忘历史、牢记使命,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懈努力学习。

?龙海一中红军楼

位于九湖邹塘村的王占春故居,是福建省党史教育基地、漳州十大革命遗址之一,年按原样重建,几经修葺,已经成为广大干部群众发扬革命烈士精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课堂。“每一年,特别是国庆清明,都有很多人来瞻仰,大家都没有忘记王占春同志所做的贡献。”博物馆馆长王尚海说,“王占春是闽南革命根据地和红军游击队的创始人之一,创建了以小城山为中心的闽南游击根据地。年6月,王占春在漳浦的一次战斗中身负重伤,壮烈牺牲,时年27岁。”

在龙海,古为今用的古厝还有浮宫田头党校、东园东宝乡愁馆、石码骑楼建筑街区、石码龙头文化公园、颜厝张鸣骏故居和海澄苏静故居等等,一大批文化古厝换新颜、颂新风,真实演绎“五古丰登”,让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充分传承弘扬,文化活动更加多样,精神生活更加丰富,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协调。

来源/龙海网







































北京中科助力白癜风康复
呼和浩特治好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haishizx.com/lhszz/4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