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书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中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到了宋朝,中秋节才盛行起来,明清时期,中秋节发展成为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东坡这首《水调歌头》词,是众多描写中秋诗词中最脍炙人口的一首,也是备受后人推崇的。诗中抒发了诗人对亲人的怀念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在中秋之夜,对天下人最美好的祝愿。
中秋节的来历据传中秋节已有多年的历史了。我国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礼记》中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这里的“夕月”就是拜月的意思。《周礼》:“中春,昼击土鼓,吹豳诗以逆暑;中秋,夜迎寒,亦发之。”根据我国历法,农历八月是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中秋节又有许多别称:因为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民间上称为“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称为“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盈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haishizx.com/lhszz/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