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堂建设是因为族人驾鹤西去,则送神位入祠。外出族人来谒祖寻根时,必先到祠堂祭拜,而后包上祠堂的香灰及家乡泥土带走,以示不忘根本。宗祠,又称宗庙、祖祠、祖厝、祠堂。是供设祖先的神主牌位、举行祭祖活动的场所,又是从事家族宣传、执行族规家法、议事宴饮的地方。民间建造家族祠堂,可追溯到唐朝五代时期。
宗祠,或曰祠堂、家庙、祖厝,祖宗安息之地,后裔祭祖之所也。以聚族,以理事,为寻根溯源平台,今增为老年活动中心。
先秦,宗祠为天子,公卿,士大夫仅有。至秦极权,仅皇帝有之。汉循先秦。宋,元以降,各姓氏庶民始有之。乃我华夏一大文化历史遗产也。
崇本堂始建于明万历间,位古龙邑十一都二图石码保平宁社,今龙海市榜山镇平宁村。迄今已逾肆佰余载,其间修建凡四。公元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当局禁止一切宗教活动,宗祠族产收为国有,改为它用,庙貌无存,神主失散,肆佰余年之祖业,废于一旦。适改革开放后,始有重修祖祠之举。然崇本堂因地理位置特殊,延至二OO一年始讨回,又经十年,方得重建,其间之艰辛曲折,非言语所能尽述。
崇本堂于二O一一年八月动土,翌年五月告峻,耗资壹佰零叁万有七,效速而金节。
祠占地六佰多平方米,建筑面积三百多平方米。前群山屏列,脉接天成,芝山,后锦江绕流,襟带鹭岛,台湾,木本源而水流长。祠结构严谨,雄伟壮观,屋顶剪粘,清秀不杂,三星镇祠,福禄寿全,四凤共舞,迎瑞纳祥。雕梁画栋,栩栩如生,浮雕门神,形象逼真,端庄石几,立异标新,楹联引经据典,言简意赅,碑记述古通今,语重情深。祖龛庄重精美,神主昭穆有序。旗杆示往昔之簪缨辈出,匾额显当今之玉树生庭,诚平宁谢族又一壮举也。家庙重兴,祖德流芳,启发后贤,促进族人,精诚团结,光前裕后,世世永续。
如果本文中有需要补充资料和有更加详细的资料,或者是本文中有出现错误及出现遗漏的,请宗亲们在下方留言,谢谢
资料来源:祖地文化网
小谢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haishizx.com/lhszz/3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