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有句谚语叫
“一鯃二红鯋,
三鲳四马鲛,
五鮸六加腊”,
这也是闽南地区
传统海鱼的排名。
下面就让小编带您
看看这些闽南传统海鱼的真面目
NO:1
鯃(wú),别名:马友、午鱼、牛笋、祭鱼、鲤后等这种鱼,
以南方为居多,
多分布于广东、福建的
沿海一带。
体延长,略侧扁,
一般体长30~50厘米。
产量算不上丰富,
是一种良好的食用鱼类,
新鲜的鯃鱼清蒸最美味。
NO.2
红鯋(shā)
别名:目孔,细鲹,
木叶鲹等
是一种近海鱼,
脂性眼睑发达,
个头小,眼大,
属于一种体型较小的鱼种
其鱼肉细嫩香,
但体型小巧鱼肉片薄。
NO.3
鲳(白鲳或银鲳),
别名:铜盘、鲳仔,镜鱼此鱼体披细小的园鳞,
颜色银白体近圆形,
侧扁而高,
背缘隆起。
目前就算在沿海一带,
也算是名贵的海产食用鱼类之一,
肉质细嫩且刺少,
尤其适于老年人和儿童食用。
一般用来红烧或者清蒸,
都非常的不错
NO.4
马鲛(蓝点马鲛鱼)
别称:鲅鱼、竹鲛体形狭长,
头及体背部蓝黑色.
马鲛鱼刺少肉多,
体多脂肪。
一般见过的常用于
干煎,熏鱼,腌制
或者做鱼丸子。
NO.5
鮸(miǎn)也叫米鱼
别称:鳘鱼、敏子、敏鱼、鮸鱼、毛常鱼等。
其形似鲈鱼,
但肉质略粗糙,
体色发暗,
灰褐并带有紫绿色。
这种鱼有细细的鱼鳞,
很容易清洗,
一根大刺,
几乎没有小刺,
适合于炖制。
NO.6
加腊(真鲷)别名:加吉鱼、红加吉、铜盆鱼、大头鱼、小红鳞、加腊、赤鲫、赤板、红鲷、红带鲷等。体侧扁,呈长椭圆形,
一般体长15~30厘米、
在福建沿海
一些岛屿比较常见。
肉肥而且很鲜美,
全身呈现淡红色,
头部出的面部肉很鲜嫩,
常见的做法有酱油水,
清蒸和干煎。
有木有超想吃的感觉?
感谢您抽出·来阅读此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haishizx.com/lhszz/2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