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龙海市 >> 龙海市政治 >> 正文 >> 正文

舌尖上的六道闽南特色小吃越看越饿

来源:龙海市 时间:2017-12-9

闽南美食文化狭义上的闽南仅指--厦门--泉州--漳州--三个地区。闽南人历来讲究饮食,形成“鲜、香、淡”的独特风味,在色香味上独树一帜。如今,闽南各地大街小巷,云集着各种各样小吃,吸引大量海外侨胞、台胞及游人前往品尝。

第一位:海蛎煎

海蛎煎又称蚝仔煎,是闽南一带知名小吃,是将海蛎和地瓜粉、蛋、蒜叶或韭菜等结合烹饪而出的一道菜。其实,海蛎煎不难做,把研细的地瓜粉加水搅成粉浆,把鲜蒜或韭菜切成小块倒进去,加入适量的精盐、味精,并拌匀;洗净鲜蚝,拌入其中,注意搅拌动作一定要轻,否则会搅破海蛎,破坏鲜美的口感。将拌好的料倒入油锅,边煎边两面翻,直至海蛎熟,但也不宜过熟,煎时火不要太猛,防止烧焦。

传闻在公元年时,荷兰占领台南,郑成功从鹿耳门率兵攻入,意欲收复失土,郑军势如破竹大败荷军,荷军在一怒之下,把米粮全都藏匿起来,郑军在缺粮之余急中生智,索性就地取材将台湾特产蚵仔、番薯粉混合加水和一和煎成饼吃,想不到竟流传后世,成了风靡全省的小吃。同时,在中国大陆也有类似的吃法。对于蚵仔煎的缘起传闻则有不同说法。

早年,泉州一些闽菜大师做海蛎煎用料十分讲究,现在,我们吃到的海蛎煎,在用料方面相比以前省略了不少。海蛎煎也宜趁热吃,吃时可佐以蒜泥、沙茶辣、辣酱等。

第二位:沙茶面

历史:沙茶始源于印尼,也有来自马来西亚一说。沙茶原本应读作“沙嗲”,到了饮茶成风的厦门人嘴里,便顺口叫做“沙茶”,这“茶”是厦门方言的“茶”,与普通话的“嗲”谐音,随着沙茶名声的远扬,沙茶便成了眼下普通话读音的“沙茶”了。

沙茶面的妙处,是在汤头。小厨坊采用新鲜的猪大骨、整只鸡及鱼头等熬成鲜美醇厚的高汤;主料之一的沙茶是选用上等的虾头,经拌盐腌制两个月以上,再磨细,将虾酱、蒜头酱按先后顺序加入沸油炸透,待冷却后加入五香粉、咖哩粉、辣椒粉、芝麻等制成。故小厨坊的汤头甜辣可口,风味独特。

沙茶面的做法看似很简单,面条放入笊篱下开水锅烫熟,捞到碗里,随自己的口味加入猪肝、猪腰、鸭腱、大肠、鲜鱿鱼、豆腐干等辅料,最后淋上一直在大锅里滚开的汤料,一分钟之内一碗面就可上桌了。

第三位:卤面

按闽台习俗,生日要煮面吃,煮时不能把面条扯断,须整条长面下锅煮,以表示长寿。历史:漳州的卤面,据说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南方主食大米,面食应该是公元年建郡时,由移居此地的大批北方汉族带过来的。后来这些北方人入乡随俗,面食也渐渐成了节日、婚嫁、搬家之类喜庆时候的特殊食品。如今满街的排档也都可以吃得到。

 漳州卤面,久负盛名。采用肉丝、笋丝、蛋丝、香菇、鱿鱼、虾干、黄花菜等配料在热锅里炒熟后,加上猪骨汤煮开,然后放入适量的味精、白糖、精盐和番薯粉等,调成卤料。进餐时,在面条上放些韭菜、豆芽、浇上卤料,再配上胡椒粉、油炸蒜丁、油炸扁鱼丝、香菜等佐料。其特点:色泽鲜艳、质嫩爽滑、晕润香醇、甘美可口。

  做的时候要用碱面,粗粗的好像是北方的拉面一样,做好以后在开水里捞一下过水,类似“油面”。骨头汤里放勾了芡的肉片、剥去壳的虾仁、鱿鱼干、黄花菜、香菇丝和笋丝一起煮开,浇进调好的鸡蛋搅开,再加酱油和调好的水淀粉,就成了卤汤。碱面和豆芽或其他的蔬菜在沸水锅里氽一下,捞出浇上卤汤,加蒜蓉醋、炸脆的蒜丁,最后撒上胡椒面和香菜或辣油……一碗香喷喷的卤面就做好了。吃卤面最好是趁热。炸脆的蒜丁有一种特别的香味,但泡久了会发苦,所以“食速”一定要快。吃卤面一般搭配的料有:卤大肠,卤肺片,卤肉,炸肉,笋片,鸭血,油条,五香等等。一般在漳州市内比较出名的基本是:阿芬鲁面,鲁面海,洋老洲鲁面。平和的话基本是车站旁的亚香鲁面了。

第四位:肉粽

泉州肉粽有几百年的历史,也是泉州最为著名的传统小吃之一。泉州的粽子形成则是在南宋。据说与陆游有关。传说陆游到福州做官时,带来了“艾香粽子”。这种粽用艾叶浸米裹制,吃来肉味独特。陆游走后,粽子的制作方法就由一位在陆家当差的泉州人带回泉州,并加以改良,最后演变成了品种多样、深受海内外欢迎的风味小吃。

  肉粽的原料为糯米,辅料有香菇、虾仁、栗子、猪肉等,味道香甜,油润不腻,色泽金黄,吃时一般要配上蒜泥辣酱等调料,搅拌均匀,如果再来一碗牛肉羹,那就是一顿风味美食了。煮粽子一定要在水开了之后才放粽子,水要浸过粽面,待水重新滚起以后,再用旺火煮3个小时左右。煮粽过程中不要添生水。煮好以后趁热取出即食,以免糯米久后变硬,有损口感。

  肉粽入口油而不腻,糯而不粘,咸甜适中,香嫩鲜美,是为上品。尤其是包有肥瘦有度的肉块,绵软香滑,那是纯瘦肉所不能相比的。

第五位:五香卷

五香卷是闽南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传统肴馔,普通家庭都能烹饪,可请客可祭祀,可作家宴。

历史:“石码五香”是龙海传统名小吃。长期来,每逢过年过节、婚寿喜庆,家家户户必备卤面,配以五香条来招待亲朋好友,这已成了石码的传统民俗。

年10月,在四川成都举办的“第十二届全国厨师节暨厨艺大赛”上,石码“常常满烧腊饭店”张渊泉先生多年潜心钻研,不断开发的“石码常常满五香”、“石码常常满卤面”脱颖而出,双双荣获“中华金厨奖”,同时被世界中国烹饪联合会、中国烹饪协会认定为“中国名点”这个在石码已有悠久历史的风味小吃——“石码五香”,从此享誉中华,风靡海内外。

第六位:蚵仔面线

蚵仔面线为闽南小吃中极具有特色的一种,主要原料为蚵仔(小牡蛎)和面线,蚵需先拌太白粉,但市面上也有许多是用大肠面线(猪大肠和面线)来销售。

  蚵仔面线的优劣决定于蚵的大小与新鲜度,拌太白粉时也必须注意蚵的完整。猪大肠卤制的过程,与整碗面线中的比例都是客人决定好吃与否的关键。

  其口感浓郁,香味十足,但传统口味现在已经很难寻到,近来较出名的面线,多以台北迪化街闻名的红面线口感为主

介绍闽南美食

传承闽南文化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医院在哪里
山东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haishizx.com/lhszz/1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