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标题下蓝字「龙海生活通」可快速 印尼华侨严清发提供的线索为:“家乡名称发音疑似泉州西滨/西坪/石马/石码(闽南语发音:CoanCiuCioBe),家乡地形像‘马’,祖屋大概位于‘马尾’部;当时村民主要谋生方式是加工竹制品……”
根据上述线索,网友“(锦绣堂)庄旺朱”在本报公微留言称:“漳州龙海石码镇严溪头,也是严姓聚居地,早时全村人也都是做竹器为生。另外,漳州步文东坂古早也全做竹器,如有条件可先对话,试听口音,祖先虽离乡不离腔,传下来代代讲闽南语都带家乡口音,对话可分辨出漳州还是泉州。”网友“普贤庄少俊”称:“漳州市庄严宗亲会已经大量走访,期待有喜讯,严溪头的希望比较大!”
上述信息引起本报记者的注意。经过深入分析研判,严溪头位于龙海市区石码(闽南语发音与“疑似西滨/西坪/石马/石码”相吻合)附近,且从整个龙海辖区地图上来看,确实如一匹站立的马,而严溪头恰好处在“马尾”处。诸多线索指向同一个地方,这仅仅是一个巧合,还是这就是严先生老家呢?
+严溪头一处竹制品加工作坊
记者探访:基本吻合却未能确认3月9日,记者冒雨赶赴漳州龙海严溪头,进入龙海市区到达石码镇后再走约两公里,便是严溪头。按导航提醒,记者拐入写有“严溪头社”的村道内,映入眼帘的是一字排开的各式红木家具店。
记者走进一家红木家具店询问。据老板陈先生介绍,严溪头分为“上严溪头”和“下严溪头”,“下严溪头”以陈姓为主,主要从事红木家具生产销售,“上严溪头”以严姓为主,主要从事编制竹制品。在陈先生的指引下,记者来到“上严溪头”。村内,成捆发绿的竹子被堆砌在村民家门口,透过围墙看,院内明显是一处竹制品加工作坊。
那么,“上严溪头”是否是印尼华侨严清发一家日思夜想的老家呢?严溪头虽靠近石码镇,却属于榜山镇平宁村的自然村。在平宁村委会,已经担任村干部三十余年的村支部委员严亚明告诉记者,“上严溪头”共有户人家、多人口,以严姓为主,上了年纪的“上严溪头”人大多从事编制竹制品。“上个世纪初,前往南洋谋生的村里人也不在少数。”严亚明说,可惜“上严溪头”的族谱丢失,很难查找到确切的信息进行佐证。记者了解到,在媒体的报道 严亚明表示:“相关寻亲线索倒与‘上严溪头’的地理和人文特征基本吻合,但是目前并无发现村中哪户人家与此有关联。”不过,严亚明及村民也提出了一个可能性:早年不少村里人离开严溪头,前往龙海石码等地谋生。由于并无其他技能,“上严溪头”的人在外地也往往以编制竹制品谋生。“若严清发的祖辈迁出得较早,‘上严溪头’的人不认识也情有可原。”
四月下旬,印尼华侨将赴漳州采访中,记者辗转联系到《漳州市严氏谱谍》主编严永亮先生。严永亮介绍说,印尼华侨严清发先生寻亲的事情,他在2月初已知晓,根据已经掌握的线索来看,基本可以确定印尼华侨的老家为龙海严溪头,但在没有找到家谱之前,很难下最终的定论。
据悉,严永亮已与帮助严清发先生在大陆寻亲的关楠女士取得了联系,积极帮助寻亲。严永亮曾用闽南语将“漳州府龙溪县(龙海市的前身)石码”以 昨日下午3时,记者用 印尼华侨泉州寻亲,“我的老家”在哪里?泉州市公安局情报指挥中心联合本报记者、头条寻亲将继续跟踪报道,如您有线索,请与本报记者联系。
记者新闻(记者杨德华洪亚男)
来源:石狮日报
联盟商家推荐敬请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公益抗白早期白癜风是否能治愈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haishizx.com/lhsxw/5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