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龙海市 >> 龙海市新闻 >> 正文 >> 正文

厦门同安城内还能看得到的老街巷,再不去哪

来源:龙海市 时间:2018-6-15

拥有千年历史的同安,于西晋太康三年(公元年)置县,不久废。唐贞元十九年()析南安县地立大同场,五代后唐长兴四年(年)复置。后晋天福四年(年),升大同场为同安县,属泉州府。历史上同安幅员辽阔,范围包括现在的同安区、翔安区、集美区、海沧大部分地区、厦门岛、大小金门岛、以及漳州角美镇的部分地区。

▲年的同安全境图

年4月,厦门岛、金门岛及附属岛屿从同安县析出,成立思明县,同安县的范围仅剩大陆部分。年11月,划集美乡归厦门市。年5月,划灌口区的白礁等4乡归龙溪县(今龙海市),剩余12乡归厦门市。年4月,同安撤县设区。年09月,厦门市区划调整,原同安区一分为二,拆为同安区和翔安区。尽管历经数次的“分裂”,同安区仍为厦门市最大行政区,土地总面积平方公里,比4个厦门岛还大。东邻翔安区,南邻集美区,西与漳州长泰、北与泉州安溪县接壤。清朝以前,厦门是同安的一部分,属绥德乡的嘉禾里。而今天,同安区为厦门的市辖区。因此有“古同安、今厦门”之说。

▲年同安县方括图(此时,厦门岛已析出成立思明县,但仍然管辖厦门岛外各区及今角美的部分地区。)

▲年同安县的范围

说到同安的别名“银城”,就不得不说同安的老城区。老同安县城由城关东边的凤山、东北面的白石山、北面的大轮山组成县城坚固的围屏,东溪和西溪合抱,呈东西长、南北窄的格局,形似古代银锭,故名“银城”。

▲年的同安旧影

同安在南宋绍兴年间建城池,建了四座城门外加一座角门,东称“朝天”,西谓“厚德”,南名“铜鱼”,北叫“拱辰”,西北角门名为“庆丰”。第五个城门,是因当时同安城外的朝元观,为了方便居民出城朝拜,所以增设西北角门,百姓称为朝元门俗称小西门,因此朝元村这一带也称为小西门。

▲同安古城城门及主干道示意图(基于年同安县城街巷图制图)

早年,三秀路东起梅山脚下的太师桥(东桥)向西到西门内与西安路相连,一路向西到西桥(今旧西安桥)尾。这条东西向主轴越过西桥延伸到西桥路、到祥桥的长途汽车站,沿着同集公路直到浔尾(集美),过海便是厦门岛。

▲民国时期的西安桥

中山路(旧称南薰西路)北起大轮山下小西门东山路口向南到西门内与三秀路十字交叉,连接南门路,再向南到南门桥,形成同安老城南北向的主轴。这条南北向的主轴越过南门桥,顺着凤山路连接国道线,一路向南、向南,直到马巷、新店,过海便是金门岛。

双溪交汇处的北侧还有一片区域,虽然旧时位于城外,但由于水路的畅通与依赖,因此贸易繁忙,也造就了沿岸地区的繁荣,形成了好几条的商业街。民国年间拆除了南门到西门的城墙,将城外城内连为一体。

▲同安老城区分区示意图

因此同安老街巷我们以南门路为界,分“双溪”(城外)及“三秀—后炉”(城内)两个片区介绍。首先我们先说南门路以南“双溪片区”的老街。

同安钟楼

双溪片区的标志性建筑是同安钟楼,位于南门路与同新路交汇处。始建于年(民国十九年),为纪念在护国战争中牺牲的庄尊贤、潘节文两位烈士所建。钟楼坐北朝南,五层砖混结构,建筑平面呈正方形,四面折坡攒尖顶,通高23米。钟楼所在地为同安城区之中心。钟楼东侧的钟楼百货,前身是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同安百货大楼,曾是同安的地标性建筑,也是银城同安规模最大的商场,还一度带动了周边商业的发展,并形成大同街道最古老的商业圈,承载了同安人太多的记忆。

▲同安钟楼

▲同安钟楼文物碑

▲同安旁的原同安百货大楼,今改为夏商百货。

同新路

钟楼正对着就是同新路,同新路民国时期称为“中山南路”,南北走向。北至钟楼,南至双溪公园。同新路并不长,西侧建筑已拆除翻建钟楼一号百货。东侧还是老的建筑,里面上仍留有旧时的标语。在路的尽头还有一座老牌坊静静的伫立。

▲骑楼顶部的“同新”字样

▲原同安工人文化宫建筑上的文革标语

同新路南端老榕树下那座“王纯开妻陈氏节孝坊”是同安众多老牌坊中的一座,建于清嘉庆年间。特别之处在于传统的节孝牌坊的石雕上出现了洋人的形象,这在厦门还是首见。牌坊石雕中有3个人物,一名老者立于左侧,中间一名身着官服的青年正向老者行礼。青年的身后,一名留着长卷发,西洋着装,面部特征明显的洋人叉着腰,面露惊奇神色。由于地面铺高,大大削弱了此牌坊的气势。

▲王纯开妻陈氏节孝牌坊

美食/老字号

同新路老李砂锅

十几年的老摊位了。“礼拜五下午来一瓶啤酒、几包花生!聊聊天吹吹牛!吃饱喝足大家各自回家!”这就是很多老同安的童年。其实不饿但就是想回味下当年的味道,可惜物还在人已非!老李依旧唠叨着那句“咸了淡了需要加汤你说”倍感亲切!

同新路两侧的骑楼后方便是阡陌的街巷。其中,西侧有较多的商业街,如松柏林街、大横街。

松柏林街

松柏林街,民国时期旧称“双溪西路”。据说古时此地松柏成林,故名。走进松柏林街,松柏不见,却仍可见极具民国范的骑楼街。时过境迁,随着商铺一家家的退出,繁华的景象已大不如前,只能透过砖墙上残留的字体想象那时繁华的场景。由于新新西安桥头连接线拆迁的需要,把松柏林街拦腰斩断,形成了东西两条街。

▲松柏林街街景

▲松柏林街原中国人民银行旧址,墙面还残留着水泥制的招牌。

▲松柏林街沿街骑楼风貌

松柏林街的观音堂奉观音大士,文革时期毁。到年代中期重修,现为菜姑主持。

▲松柏林街的观音堂

美食/老字号

阿吉仔饼铺

松柏林街街口有家阿吉仔,小小的店面,人气相对没有岛内大同路那家来的旺盛,要想尝到正宗美味的马蹄酥,就认准双鹿老铺(在南门路那有介绍)还有阿吉仔,两家其实相隔不远。

观音堂旁秀英食品醋肉

凡是资深的老同安都知道他家的醋肉在同安首屈一指,味道很柔和中带着丝丝的微酸,炸过之后表皮香酥可口,美中不足之处就是外表裹得粉太多了一些,一斤20块,也就是一包啦,带上一包回去下酒很对口。

金桥巷

观音堂南侧有金桥巷,旧称渡船头,大坝头,为溪边渡口。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前西溪还能通航时这些通溪巷就是货物上下船的通道。因为水路的通畅才造就了松柏林街、大横街商业的繁华。如今,原溪岸已外扩,成为居民区。

▲金桥巷路牌

▲金桥巷街景

▲金桥巷老宅

大横街

在松柏林街的观音堂处的三岔路口向北通往大横街。与“松柏林街”一样,“大横街”也是这片区重要的商业街之一。从前这里店铺林立,但如今已是繁华落尽,只依稀看到以前的影子。尽管大横街的建筑别有风貌,北侧路段逃脱不了拆除的命运。不少楼宇已人去楼空,静待拆迁。

▲松柏林、大横街交汇处

▲大横街的老门牌

▲大横街街景

▲90年代同安县兽医诊所招牌

▲大横街拆迁路段

大横街两侧延伸出的一些街巷,也挺有意思。

打石巷

岛内厦门港一带有很出名的“打石字”,而同安也有条“打石巷”,从字面上猜测这条街巷也和打石有关。今日的巷中早已不见打石从业者,倒是几座被装饰成红色屋顶的古厝很惹人眼球。

▲打石巷路牌

▲打石巷街景

▲打石巷中砌成红色屋顶的古厝

新填地

新填地与打石巷隔街相对。这一带原本有涵沟,故名思议此巷是将原有涵沟填筑为陆地后而形成。

▲新填地路牌

▲新填地街景

▲木头装饰而成的老宅如今难得一见

新中街

大横街旁的新中街,原来是卖针头线脑和各种小饰品的地方,号称小商品一条街,目前只剩下西安路口上的一个临时摊点和大横街入口处的三间民宅,新中街的街道名也即将随着拆迁而消亡。周边还有米市、读书巷等老街,也被拆得零零落落。

▲即将消失的新中街

南门路

大横街走到头接南门路。民国时期旧称“南薰东路”。此路也是骑楼街,中段既是钟楼。往东到南门桥头既是原来的同安城南门。那里有银同天后宫,祀俸黑面妈祖。

▲南门路街景

▲南门路沿街两侧依然保留着旧时的骑楼建筑

▲南门路的支巷,著名的双鹿老铺就在其中。

美食/老字号

双鹿老铺马蹄酥

可能很多人对南门路小巷子内的这家双鹿老铺知之甚少,其实呢,这家才是严格意义上的“老铺”。对比起来,小巷子的老店不论是味道还是点心的品种明显要比西桥那家新店的好和全面。相信很多老同安的童年都不会少了马蹄酥和桔红糕。

南门路东段的南侧至同新路的东侧一带,主要以居民区为主,小巷较多。

东溪街

民国时期旧称“双溪东路”。东西向的东溪街南侧也被划入拆迁的对象,一户户人家的外墙上刷上大大的“拆”字红漆。

▲东溪路街景,老房子上已被喷上“拆”的字样

清泉巷

就在东溪街旁边,有条清泉巷。非常喜欢清泉巷的老房子和巷弄,岛内有花砖,同安有红砖,红砖再搭配上特殊的石头崇拜“石敢当”,简直就是绝配。

▲清泉巷路牌

▲清泉巷街景

▲清泉巷的老宅与石敢当

新街埕

东溪街走到底是一个T字路口,往北走是新街埕,通往南门路。

▲新街埕

科甲巷、溪口

往南走,为科甲巷、溪口。科甲巷原本一直到双溪公园一带,随着双溪路的开辟及双膝公园的建设。科甲巷如今所剩无几。

▲科甲巷、溪口路牌

▲科甲巷街景

▲科甲巷靠双溪公园一侧

下期,我们会继续到同安古城内的“三秀—后炉片区”走透透,敬请期待。

本文作者:杨羽翔、廖嘉彬(Jason)

摄影:廖嘉彬、网络图片

(美食部分参考自厦门小鱼网)

(部分街巷典故参考阳光下行走“同安老街巷”游记)

本文授权转载自

.

投稿请







































白癜风哪家医院看最好
白点疯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haishizx.com/lhsxw/2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