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垂拱二年(年)置漳州,唐代将陈政屯兵火田时,见盘陀岭下溪水自西林出海,来自铜山的海水自海门流入,清浊汇流成章纹,很像河南家乡的清漳河,遂名为“漳江”。漳州因此得名。天宝元年(年)改名漳浦郡。乾元元年(年)复名漳州。南唐保大四年(年)改为南州,北宋乾德四年(年)复名漳州。明洪武元年(年)改为漳州府。年府废,属西路道。年改称汀漳道。年废道直属福建省。年4月设立漳州行政督察区,同年10月改称龙溪专区。年以龙溪县城区改设漳州市。年为省辖市。(一)方言地名反映地方文化在漳州地区地名中,存在诸多独特的用字。有些具有闽语或闽南语的内部共通性特征,有些则是其独有特点。下文选取该地区地名中具有特色的用字,先从用字的形、音、义进行考证,再探讨该用字背后特有的区域文化。“屿”。关于海岛的通名,中国诸多方言中存在差异,有“岛”“洲”“山”“屿”等不同名称。福建沿海以“屿”作为岛名的居多。从现代汉语的词汇比较看。“岛”面积一般较“屿”大。而闽语中多不区分二者,且以“屿”作为广泛使用的特征词之一。“屿”为“徐吕切”,按古今语音演变,该字应读与“序”同音。今现代汉语普通话读音与“与”同,实则不合反切。闽语潭州话读[su6]与“序”同音,正与古书反切相吻合。漳州地区以“屿”为地名的,如漳州市龙文区蓝田镇东屿村、云宵县列屿镇;漳浦县旧镇镇霞屿村、狮屿村,赤湖镇月屿村。沙西镇屿头村、诏安县深桥镇岸屿村、平屿村;龙海市海澄镇屿上村,港尾镇浯屿村,该特征词亦可反证,以上这些地名多靠近海边或水边,或早期应当与岛屿有关,虽然之后地理环境发生一定的变化,而地名仍未更迭。“窟”。《说文解字》:“窟,兔崛也。”《小尔雅·广兽》:“兔之所息谓之窟。”可见,“窟”本是兔所居之洞穴。《战国策·齐策四》:“狡兔有三窟。”“窟”亦为早期穴居。漳州地区以为地名的,如漳浦县古雷镇下窟村。“埕”。“埕”在闽南方言中指房子正门前的私人或公共空地,即院外露天的场子或天井。如门口埕。漳州地区地名中有漳浦县前亭镇上顶埕,佛昙镇石埕村;诏安县四都镇外埕村;东山县杏陈镇埕英村,陈城镇白埕村;龙海市海澄镇大埕居委会。“埔”“坪”。“埔”和“坪”在漳州方言中均指小面积或有小缓坡的平地。漳州以“埔”和“坪”作地名的很多,有时二者同义连用,或常与方位词“东”“西”“上”“后”及方言中的常用方位词“尾”连用,如漳浦县旧镇镇埔尾、西埔,盘陀镇割埔村,赤土乡埔阳村;诏安县深桥镇埔上村、后埔村,秀篆镇埔坪村;东山县西埔镇西埔村、东埔街,樟塘镇南埔村;南靖县龙山镇圩埔村、坪埔村;平和县文峰镇前埔村;华安县仙都镇岭埔村;龙海市浮宫镇埔里村,九湖镇埔美山村。“洋”。“洋”本意为古水名。在现代汉语中常为“比海更大的水域”之意。闽语地名中“洋”多为平地之意,即像海洋般成片的平地。漳州含“洋”地名,如芗城区通北街道西洋坪村,石亭镇洋尾村;云霄县云陵镇汀洋社区,东厦镇埭洋村、长洋村;漳浦县杜浔镇过洋村,赤土乡西洋村;长泰县枋洋镇杉洋村;南靖县奎洋镇奎洋村,梅林镇官洋村,书洋镇书洋村;平和县文峰镇文洋村,坂仔镇梨洋村,霞寨镇洋坑村;华安县高安镇三洋村,龙海市榜山镇洋西村,紫泥镇新洋村。从以上地名可知,“洋”用在地名中,常冠以方向字和地貌特征。“寮”。“寮”用作自然村落名称,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部分省区。如浙江省黄岩市周家寮,湖南省汝城县上山寮,江西省余干县赵家寮、弋阳县岗屋寮,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各族自治县坡寮等。“寮”原是指以茅草、木板、竹子搭盖而成的简易小棚屋。寮字在漳州地名中主要有以下几种用法:①用在地名上常冠以方位。如芗城区石亭镇寮里村,漳浦县霞美镇后寮村、六螯镇下寮村、古雷镇西寮村,南靖县书洋镇上版寮村、下版寮村。②用在地名上常冠以地形。如南靖县船场镇鼎寮村。③用在地名上常冠以特征。如诏安县深桥镇凤寮村、金星乡蟳寮村。④用在地名上常冠以姓氏。如芗城区天宝镇田寮村、诏安县红星乡许寮村、平和县南胜镇欧寮村。“坑”。“坑”本指自然或人工形成的低洼凹陷地,沟壑,在方言中,也指山间小溪涧。在中国地名中“坑”字的运用较为广泛,但具体意义有所不同,通常用作沟谷、山口、峡谷、港湾、海湾、水库、丘陵、山峰等名称。作为自然村落名称,我国许多省区均有分布。漳州地区的地名中,以“坑”为名的颇多。主要用法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用在地名上常冠以方位:如云霄县陈岱镇坑内村、莆美镇上坑村,漳浦县佛昙镇下坑村,诏安县深桥镇西坑村、秀篆镇北坑村,南靖县山城镇坑尾村。二是用在地名上常冠以姓氏:如芗城区天宝镇张坑村、洪坑村,云霄县下河乡孙坑村、下河乡金坑村,诏安县梅岭镇高坑村,南靖县山城镇汤坑村,龙海市石码镇高坑村。“坂”。“坂”指山坡、斜坡,河旁的平地。一是用作自然村落名称,我国许多省区均有分布。如山西省方山县潘家坂、陕西省合阳县南百坂、江西省安义县李家坂、安徽省滁州市任家坂、福建省永春县溪仔坂等。二是用作沙洲,主要分布于福建省沿海地带。如福安市南涧坂、潘洋坂白沙坂、中心坂等。漳州地名中的“坂”字地名有漳州市芗城区芝山镇上坂村,云霄县列屿镇宅坂村、下河乡世坂村、和平乡吉坂村,漳浦县佛昙镇东坂村、杜浔镇北坂村,长泰县武安镇珠坂村,南靖县靖城镇草坂村、和溪镇林坂村,平和县小溪镇岩坂村,龙海市九湖镇蔡坂村、颜厝镇洪坂村、东泗乡溪坂村。“兜”。《说文解字》:“兜婺,首铠也。”“兜”本意为古代头盔名,后指缝在衣服里面的或旁边开口的小袋,用作自然村落名,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如浙江、福建、广东、云南等省。漳州地名中的“兜”主要表示处于地理位置旁边的意思,如云霄县莆美镇佳兜村、下河乡坡兜村,华安县仙都镇山兜村。“厝”。“厝”是闽语常见的特征词之一,通行于闽语的所有区域,即张振兴所指的,福建福州、厦门、泉州、惠安、南安、漳州、长泰、南靖、平和、诏安、龙岩、永安、建瓯、邵武、建阳、松溪、政和、宁德、周宁、福鼎等地,以及广东、台湾、海南等闽语区域。但各地区用字并不完全相同。如海南地名用训读字“室”,浙南吴语写作“处”,亦当与闽语“厝”字同根同源。“厝”字在闽语中有以下几种用法:①为“房屋”之意。②家、家乡。③作为地名最常用字,可用于大小村庄。《说文解字》:“厉石也。从厂昔声。”《诗》曰:“他山之石,可以为厝。”与闽语中的用法相差甚远。通过闽语各地的语音对应分析“厝”字应当为合口三等去声。因此,有学者认为“厝”字应当是遇摄三等去声御韵的“处”字。“厝”在漳州地名中的用法可归纳为以下几种:①用在地名上常冠以方向、位置。如龙海市海澄镇前厝村、诏安县四都镇东厝。②用在地名上常冠以地形。如平和县小溪镇厝丘村。③用在地名上常冠以姓氏。如漳浦县旧镇镇郭厝村、前亭镇庄厝村、官浔镇赵厝村,东山县前楼镇叶厝村,平和县安厚镇汤厝村,龙海市角美镇杨厝村、颜厝镇、东园镇田厝村,诏安县南诏镇商厝巷、江厝寨、城内街许厝祠、东李厝祠,东门街林厝、谢厝、郑厝、郭厝。(二)漳州地名与文化心理1.求安历史上的中国,战乱不断,烽火连绵,再加上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形成了巨大威胁。因此,盼望和平、安宁自然是人民共有的心愿。漳州地区虽距中原甚远,在历史上也作为躲避战乱之地,但常有中原移民与古越族人冲突及倭寇袭扰,加之地处地震带,且台风较为频繁,求安就成为漳州人的普遍心理。因此,这种心理在地名中得以体现,如:“安”,云霄县陈岱镇呈安村,漳浦县绥安镇、赤土乡万安村,诏安县秀篆镇顶安村、白洋乡桥安村,南靖县丰田镇凤安村,平和县安厚镇安厚村、大溪镇廖安村、赤安村。“宁”,龙海市榜山镇平宁村。“吉”,云霄县和平乡吉坂村,长泰县枋洋镇尚吉村,南靖县和溪镇吉春村,华安县湖林乡吉土村。“福”,芗城区浦南镇福林村,诏安县西潭乡福兴村,平和县九峰镇福坑村、福田村、九湖镇长福村、榜山镇崇福村和福河村。从以上这些地名可以看出,吉祥、幸福的生活是人们的追求,语言符号正是这种追求的表达,承载着人们的美好期望。2.求美地名也能够生动体现人们对美的追求。从命名看,漳州人喜欢用“美”字。如芗城区天宝镇山美村,云霄县云陵镇溪美社区、陈岱镇礁美村,漳浦县旧镇镇林美村、佛昙镇井美村、霞美镇霞美村、六鳌镇龙美村,诏安县四都镇田美村、秀篆镇河美村、西潭乡美营村,长泰县陈巷镇雪美村。这些地名是求美心理的直接体现。3.求雅地名的取名起初多为百姓的自发行为,用字往往较贴近平民阶层。随着文化的进步和人民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有些早期的地名用字显得较俗,追求典雅成为一种普遍心理。同时,官方地名用字也更趋于雅化。因此,在考察地名时,不能仅停留在文字层面,而需要结合当地口语读音。与之相反的情况是,原本雅的用字,在方言中的读音发生讹变或被同音替代,从而采用较俗的字。例如,漳州市芗城区地名中,原名为“御史巷”,后来反而使用方言用字“牛屎巷”,但这样的例子在地名中较少出现。4.重方位方位者,东南西北中。然而,在中国人的观念中,方位不仅仅是个地理方位的概念,更与中国的东属木、南属火、西属金、北属水、中属土五行相配,并由此推衍而出西北(金水)、西南(金火)、东北(水木)、东南(木火)四个方位。中国古代建筑的空间设计也建立在方位观念之上。因此,“五方”是中国最基本的方位观念,同时方位空间融合了传统的宇宙观、伦理观。“中国”即意为“中央之国”“天下之中”。中国的地名也一直存在方位的观念,如因位于黄河以南、以北而得名的河南省和河北省,以太行山以东、以西而得名的山东省、山西省,因位居长江以东、以西而命名的江东(江左)、江西(江右)。上面列举了漳州地名中有关的方位词,除常用的“东“南”“西”“北”“前”“后”“上”“下”外,还有漳州地区较独特的方位词“头”“尾”“顶”“墘”“边”“兜”等。5.重宗族中国人具有深厚的宗族观念。同族同姓的人家聚居在一起形成一个村落,因此以聚居家族的大姓命名是地名中很常见的现象。敬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haishizx.com/lhsxs/8467.html
上一篇文章: 0201ldquo海之谜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