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龙海市 >> 龙海市习俗 >> 正文 >> 正文

龙海家庭农场井喷式发展不是简单多了几

来源:龙海市 时间:2017-10-13

有了“身份”更要规范管理

“自从注册家庭农场,发展农业旅游观光更有底气了。”在龙海市紫泥镇西良村,见到绿丰家庭农场主郭叶龙时,他正和弟弟忙着改良大棚设施。

年,郭叶龙开始种植台湾芭乐和火龙果。作为种果散户,他注册一个“卡好吃”商标就花去了三年时间,深感“单打独斗”的艰辛和无奈。

年11月,在当地政府的引导帮助下,郭叶龙注册了绿丰家庭农场。“注册后,就获得了农业部门14万元大棚设施补贴,还被选派到福州参加新职业农民培训,原本一知半解的用药知识通过培训弄懂了。”他说,农场有法人身份,产品更得市场认可,近两年纯收入都在38万元左右,下一步打算发展农业旅游观光。

榜山镇红豆杉生态家庭农场是龙海首家家庭农场,场主黄旺能投资多万元,种植培育亩的珍贵树苗和食用菌。他认为,家庭农场不仅是拿到一纸工商登记证,更重要的是规范管理运行,不再是“散兵游勇”的存在。

在龙海,一大批种养大户像郭叶龙和黄旺能一样变身成为农场主。龙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供的数据显示:至年底,龙海注册家庭农场户。其中,个体户户,有限公司7户;按行业划分从事种植业户,养殖业77户,种养结合户,种植与农业旅游观光服务54户,年创产值12亿元。

“这种转变顺应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大势,而且这些农场正成为引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农业现代化的有生力量。当然,这离不开政府持续加大的推力。”负责监测家庭农场规范运作的龙海市农业局经管站站长袁跃辉说。

“小巧灵活”具有十足吸引力

从龙海注册登记看,家庭农场可以注册为个体工商户、合伙企业、有限公司等主体类型。相比于盛行多年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具备一定优势。

根据合作社相关规定,成立合作社至少要有5人以上的成员。白水镇村民陈启忠在半山上开垦种植果树、水产养殖及牲畜养殖,但他不想以成立种养合作社的方式取得法人地位。

要成立合作社,他还得找来至少4个人合作。陈启忠坦言,为了成立而成立,别人只出户口本,不愿和我上山参与种养,坐等分红,大家可能都没赚头。

但不成立合作社就不具备法人资格,很多生产经营活动受到限制。“没法开具发票,山上养的土鸡土鸭常受到别人质疑是贩来冒充的。”他曾为此苦恼一番。

正是家庭农场为陈启忠打开一扇窗。年4月,他顺利注册农家乐家庭农场,成功越过“5个户口本”的限制。他的农场现在已成为龙海最大型的家庭农场,种养面积达亩。

对于那些不想或不符合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在制度设计上显然“小巧灵活”,具有十足吸引力。

“但这并不否定农民专业合作社,相反它改善了农业经营基因。”龙海市农业局主任科员纪水明表示,农民合作社享有的税费优惠政策,家庭农场符合相关条件的可以同等享受。较之合作社严格的会计制度,家庭农场只需经营收支记录即可。不过,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抱团发展大市场的优势,今后的农民合作社有可能成为多个家庭农场的“联合体”。

“公司化”经营不能只为注册而成立

对于家庭农场的经营者,龙海对“家庭成员”的界定采用了“广义家庭”的概念。

郭叶龙的“家庭农场”代表了狭义上的“家庭”,成员包括妻子、父母、弟弟和弟媳。在经营管理上,郭叶龙对家人进行了分工,他负责总协调和市场销售,妻子和弟媳负责管理本村20亩芭乐园的管理及销售包装,弟弟负责货物运输,父母着手后勤保障,另外有常年雇工两人。

郭叶龙的农场看似简单分工,实则显出了公司化运营迹象。他采用了“农场+超市”的营销模式,又有独立品牌商标,无异于公司的“一条龙”经营管理体系,除了生产过程掺入的“家庭成分”。

“郭叶龙的农场不仅实现集约化生产,而且还走出了市场化销售的路子。前段,他的农场和另外3家农场一起被评为全省首批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在龙海市起到示范带动作用。”袁跃辉告诉笔者。

白水镇村民纪勇惠与台胞合伙人陈吉昌的合作,则是广义上的“家庭”。年4月24日,他们经营的树葡萄种植园注册成立吉勇果蔬闽台合作农场,成为全省首家海峡两岸农民合伙农场。陈吉昌负责提供种苗和种植技术,纪勇惠和他的儿子负责栽培管理和市场销售。他们种植3万株树葡萄,年产值已达多万元。

在龙海,家庭农场以广义的居多,相比没有厚实农业经营管理基础,有样学样、只为注册而成立的狭义家庭农场,它们更能推进农业产业化、集约化生产。

“井喷”仍在继续农场主心存期盼

平均每三天就有一户家庭农场成功注册!这种“井喷式”发展仍在继续,但龙海家庭农场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隐忧,农场主们心存期盼。

农业生产者融资难不是一个新话题,家庭农场也未找到更好突破口。郭叶龙说,一般银行贷款要求房产抵押担保,但农场附属房子无法作为抵押物,想扩大投入遇到瓶颈,希望“贷款抵押能更为灵活”。

融资难同样困扰着陈启忠,但他更希望在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方面得到政府支持,“通往农场的土路每年要修补好多次,用电也得从3公里外的村庄接,每度电需要1元钱,成本太高了。”

实际上,龙海每年都有投入资金,用于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对于家庭农场经营者普遍反映的资金问题,龙海金融机构也已有所行动。如颜厝镇市场监督管理所联合金融部门实地走访了8家花卉种植家庭农场,并帮助他们顺利贷款40万元。

为进一步规范农场运营,龙海市正注重引导农场实行标准生产和质量追溯,鼓励农场注册商标,培养品牌意识,兴办网店建立现代化营售模式,提高市场竞争力。

来源/闽南日报

编辑/林芃

赞赏

长按







































白癜风症状图片及治疗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haishizx.com/lhsxs/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