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龙海市 >> 龙海市习俗 >> 正文 >> 正文

龙海八旬老人方通泉将6000多张记录历史

来源:龙海市 时间:2017-8-16

“照片是最真实的史料,把拍摄和搜集的照片捐给档案馆保存,是这些照片最好的归宿。”昨日,在龙海市石码镇运辉花园,83岁的方通泉在家中近20平方米的书房里,整理一屋的照片,“这是准备捐赠给龙海市档案局的第二批照片。”他告诉笔者,第一批余张的照片,已于去年11月无偿捐赠给档案局。档案局给方通泉颁发了收藏证书。

老来学艺一次拍50多卷胶卷

坐下来闲聊,笔者发现方老家中墙上挂的都是近年来他比较得意的摄影作品。虽已80多岁高龄,但一提起摄影,他兴致勃勃。年轻时他就兴趣摄影,碍于当时摄影成本太高,只好先以生活为主。年,他退休了,儿女成家立业,时间有了,经济也允许了,他终于可以随心所愿来培养摄影爱好。

虽然起步晚、年龄大,但生活就怕“认真”二字。为了掌握摄影技巧,方老参加老年大学摄影班,虚心向行家里手请教,自费订阅《中国摄影家》等专业教材,理论辅助实践。相机,他也从几百元的海鸥牌老式胶卷相机,玩到上万元的数码单反。方老最多一次性拍了50多卷胶卷。多年来他洗了数万张照片。深入生活的他,穿梭于龙海的大街小巷、田间地头,发现美、挖掘美。在摄影的视界里,他纵情畅游乐此不疲。慢慢地,他打开属于自己的一扇艺术之门。

一张全景照古稀高龄爬十三层高楼

“拍到一张好照片,总会开心好几天。”老人神采奕奕地拿出一张裱好的长照片,是旧石码镇全貌。说起当年拍此照片的情景,方老兴奋之情溢于言表。那是年大年初一的早上,已70岁高龄的他,让侄子帮忙背上摄影器材,来到当时属于龙海高处的龙海邮电大楼顶楼13楼。他们爬上楼顶水塔处,寒风嗖嗖而过,他全然不顾,用尽各种姿势和办法,才拍得这三张照片,连成石码全景。

二十多年的岁月荏苒而过,时光没有辜负老人的倾心付出。方老从一个普通的摄影爱好者,成长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斩获颇丰。他三次举办个人影展,在地方级、国家级各种报刊和网络上发表多幅作品,获奖80多幅,入选展览不计其数。

年5月,漳州市老体协成立三十周年书画摄影作品集里,光影璀璨的69件佳作中,方老以7件独占鳌头。值得一提的是,8年起至年连续六年,他的作品《巨龙腾飞》《两岸龙舟盛会》《赛大猪》《龙腾虎跃送吉祥》《传承民俗》《舞动长绸》相继入选规格最高的中国摄影艺术年鉴大型画册。

一次查档遗憾决定捐赠满屋子照片

方老不只是爱拍摄,还喜欢收藏。这些年,方老搜集了龙海一中建校的系列照片,也搜集到一些清朝、民国的老相片,让手头的相片更丰富。当笔者提及为什么要把这些珍贵的照片无偿捐献给档案馆?他道出其中的缘由。

去年7月,方老到龙海市档案馆查询日本当年在龙海受降的相关文史资料,但只查到文档资料,没有相片这类直观的视觉佐证。这件事情让他感到些许失望,但更多的是带来思考。联想到自己年事已高,二十多年来拍摄的和搜集到的相片,特别是有几千张能反映龙海经济社会发展的相片,如何能得到更好的保存,让更多的人知晓龙海的过去,看到龙海可喜的变化。想来想去,他想到把照片送进档案馆,这样才能得到最为妥善的保存。

龙海市档案局局长沈达对方老的行为表示感谢和佩服,“方老所义赠的相片,能充分反映石码城区的社会发展,尤其是他记录了相片拍照的日期和活动主题,让相片更具历史价值。第一批相片档案局已作妥善处理,第二批接收工作正在着手准备。”

方通泉把二十多年的心血,无偿献给社会,把属于他个人的记忆变成大多数人的记忆,如此义举令人感动,这就是一名老共产党员的风采。

来源/漳州新闻网

编辑/林芃

赞赏

长按







































白殿疯病传染吗
白癜风饮食禁忌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haishizx.com/lhsxs/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