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龙海市 >> 龙海市人口 >> 正文 >> 正文

龙海古林寺整体规划方案设计说明

来源:龙海市 时间:2020-12-18
如何治了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al/

龙海古林寺整体规划方案

设计说明

全景图

初创期、重修期、中兴期

龙海古林寺历经初创期、重修期、正处于中兴期,距今约六甲子光阴(年)。时值庚寅,十方因缘成就,戒受法师携众来山住持,为打造“龙溪佛国、禅净圣地”,及秉承“建寺安僧、弘法利生”的理念,遂复兴古林寺道场。值此政通人和、殊胜法缘,特拟定《龙海古林寺整体规划方案设计说明》一文以资大众,恳请十方檀信大德指导、校正。望十方檀越大德,共襄盛举、随缘布施、福不唐捐、功德无量!

一、历史概况

1、初创期(年):

古林寺俗称古林岩,因古木成林而名,又称古林禅寺。地处龙海市石码镇林坑麟山上,史载古林寺创建于清康熙九年(年),是一座清净庄严的佛国古寺。寺坐南向北,背靠紫云山,坐拥麒麟山,呈法王座太师椅之状,周围为低矮丘陵群山环抱。寺周山明水秀,风光旖旎,古为骚人墨客赏花吟诗之胜地,今为龙海市紫云公园的名胜景区之一,年10月龙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年10月经市人民政府登记为宗教活动场所。

古林寺开山祖近斋禅师,本邑李氏也,夙胎佛慧,洁静淳朴,漳州南山休禅师之高徒,禅师以诗名世,亦以诗明志,“函丈其侧,最乐林泉”最为彰显禅师心境。禅师结庐山林,饱月餐泉,不辞况瘁,一石一瓦,悉出己力,几历艰辛而寺始成。欲传千古,因以古林名。

2、重修期(年至年):

史料记载:古林寺几度兴毁,清光绪十五年(年),民国三年(年),以及年进行多次重建主殿,扩建两侧偏殿。年兴修观音阁,年重修大雄宝殿,皆为土木古建筑结构。

多次重建后的古林寺,不仅山景幽美,到处花香鸟语,山腰还有山涧流泉,山边有成荫古林。作为一处清净庄严道场,历代众多高僧大德在此弘化一方,广植善根、利益众生。

3、中兴期(年至今):

今逢盛世,国泰民安。为兴盛道场、造福众生,年8月,戒受法师率众一行来山住持,经各级领导、十方大德檀越大力支持,古林寺常住决议:“重兴古林寺”。鉴于古林寺的发展历史和闽南地区寺院独特的建筑风格,方案采用仿唐宋、园林式古建筑设计理念,同时结合闽南建筑的独特元素;既体现了佛教崇高地位,也保留了闽南地区佛教胜地的自然亲切;充分展示了地方寺院殿堂的文化色彩。

古林寺主体建筑群为原址扩建,占地近百亩。坐南朝北、依山傍水、庄严古朴、气势雄浑。根据地形环境特征及重建规模,保持主体建筑物原貌,并加以装饰,归入扩建范围。

二、设计理念

以“禅·净”为设计理念,定位为一条融“山林美景、品茶参禅、健身休闲”为一体的山林绿道,意在将道路的意义加以拓展延伸,使其不仅是一条上山通道,更是一个朝圣者上山礼佛、参悟禅道的动态过程。

三、总体布局

“一中轴七重殿,五院落九宝塔,亭台楼阁环山寺,殿堂栋宇上莲台”。短短二十六个字,将整体建筑群以“中心轴线”为中心,作对称形状布置,两边分别是亭台楼阁的庭院式建筑形态,充分体现了寺院建筑的庄严肃静氛围。总体布局形式,既利用建筑围合成院落,保持其独立格局,又突出其中心地位。

1、建筑规划设计

中轴线上正山门、空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古佛殿、万佛宝塔、三圣阁(即七重殿)。

中轴线东侧:仰圣亭、鼓楼(关圣殿)、禅净院(1院)、福慧楼、誉海楼(尊客堂)、法华院(2院)、仰圣书院、兰若静院(3院)。

中轴线西侧:香积厨、钟楼(地藏殿)、旃檀院(4院)、誉海楼、弘法综合楼、古林三塔(洗心亭旁五舍利塔外加万佛宝塔,即九宝塔)、云林别院(5院)。

2、区域规划设置

三大功能区:礼佛朝圣区、禅修生活区、禅茶休憩区。

①礼佛朝圣区

礼佛朝圣区为重点建设区域,在中心主轴线上,大门而入,依次布置有(七重殿):正山门、空门(两侧分别为金刚殿、福泉居、近斋轩)、天王殿、大雄宝殿、古佛殿、万佛宝塔、三圣阁(即弥陀阁、观音阁、势至阁)。

临古林寺山路入口作为寺院的主入口,从主入口(正山门)进入寺院,正山门前方是一处停车场,正山门两侧分别是土地庙及伽蓝殿(保留民间信仰)。从土地庙旁小道盘旋而上,路过七宝如来塔、跨过放生池、走上祈福桥,面对蕅益大师警训照壁,可进入寺院空门。空门前方东侧设置了法物流通处、茶楼及素食馆,为来山访客方便休憩,及区域内生活提供便利。跨入空门,两侧为金刚殿、福泉居、近斋轩。空门前方正中央是天王殿,东侧为禅净院(含福慧楼及云水楼),西侧为旃檀院(含誉海楼及弘法综合楼),空门与天王殿之间的空间便是一处小广场,该广场作为人流集散中心,起到一个分流作用,朝圣、参观的人流可由些小路径,进入礼佛朝圣区或到禅修生活区或通达禅茶休憩区进行活动。简而言之,天王殿是由空门、鼓楼、钟楼、禅净院、旃檀院、及背后的大雄宝殿围成的院落,视为中型佛教广场。

前往大雄宝殿设有五十五个台阶(表法:五十五位菩提路)、石立观音像,为寺院增添了不少韵味。这些设施既便于举行佛教盛会,也便于朝圣者或游客进行集散、摄影、休闲、朝拜等活动。“大雄宝殿”是朝圣的核心区,为仿明清闽南式古建筑。大雄宝殿与其正前方天王殿、法华院、云林别院、古林三塔(陀罗尼塔、法华塔、楞严塔),及正后方古佛殿等,围合成二进院落,此核心朝圣区主要供奉诸方佛菩萨、宝塔及收藏经书,供信众朝拜。紧挨着古佛殿正后方即万佛宝塔,顾名思义即供奉万尊庄严佛圣像。万佛宝塔东南方为兰若静院,西北方为云林别院,正背后为三圣阁,这四处建筑共同围合成三进院落。由此,构成了完整的朝圣区。

②禅修生活区

禅修生活区即以兰若静院为载体,涵盖僧众生活区(即旃檀院、法华院等处),此作为大众日常学习、生活、交流场所。此区域与礼佛朝圣区在空间上拉开一定距离,并利用绿化带进行隔离,充分体现了远离喧嚣、保持寂静的特色。为适应后期发展需求,将禅修生活区的绿化用地规划为建筑过程的三期工程用地,可满足持续发展的需要。

僧众生活区(即旃檀院、法华院等处)分布在礼佛朝圣区的东西两侧,特别是旃檀院内的弘法综合楼,由一楼五观堂、二楼妙法讲堂、三楼养心寮、四楼禅堂等组成。弘法综合楼背靠古林三塔,东挨誉海楼,西为绿化林区。整体环境较为优雅宁静,是僧众日常潜心净修之所在,可在此空间做种种行持:如听经闻法、参禅经行、礼拜宝塔等。

③禅茶休憩区

空门前方:设有古林茶楼(古林福慧轩)—茶楼及素食馆,供朝圣者或游客休憩身心。

寺院后山:竹木成林,幽深宁静,且道路曲折,得“曲径通幽”之妙趣。规划在其中布置了若干亭、廊、建筑小品,塑造了一个较好的休憩漫步空间,供游人香客品赏、休息。

古林寺规划用地内有多处园林式休憩区,方案因地制宜;且结合了地势环境特点,布置了多处点缀花草林木,一方面突出幽静山色,另一方面显示了寺院优雅宁静。

寺院外围由七宝如来塔、放生池、祈福桥,洗心亭、祖师/海会塔、护心亭、妙莲台等多处景观简单连缀而成。古有骑马关山门,形容寺院规模宏大;今有亭台楼阁环山寺,轻描淡写一水墨,形容寺院典雅幽静。此般情境,令人容易流连忘返于花草成茵,叠石成景,风景优美的山水画廊中。

整体规划方案设计充分结合了自然环境的特点,令建筑体形的组合高低起伏,错落有致,使建筑群体变化丰富,加之园林景观的点缀处理,充分营造出一个优美、典雅的宗教环境氛围,也给人一种空灵净化的空间感。同时,建筑布局及流线安排则充分考虑到了南方气候的特点和游人朝拜观赏与疏散的要求。

四、道路交通布置

道路布置了多个出入口,由于规划建筑中有一部分为木结构建筑,所以其安全消防问题尤为重要,在交通线路布置上充分满足了消防安全要求,并在全寺设有消防栓、干粉灭火器、消防桶及一些消防相应措施,且设计上环形消防通道围合建筑,符合规范要求。在寺内、寺外设置了停车位及停车场,减少车辆进入寺院的中心区域,以疏导交通。在疏散人流的问题上,寺院结合设置了步行道路,分流人行栈道,做到人、车分流,保证十方信众入寺朝拜的安全。

五、绿化设计

在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寺院周围尽量保留原有茶园、果园、植物园等生态植物,并进行其他空间的植被绿化。寺院内不仅大量种植各种名花异草、高大乔灌木,空闲之处植树造景,将园林化体现得淋漓尽致。

寺院的水系统也进行了疏通整治,防止水土流失,并突出园林景观水体特点,既保护了自然生态环境,涝时排涝,又不失为一道风景线,更增添了韵味。

在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的推动下,历史寺院的保护或恢复是展示和开发地方历史文化的有效途径之一,面对社会节奏加快、社会压力、贫富差距加剧的现实,符合国家宗教政策的寺院将作为缓解压力、辅导心理、慈善救济的场所,可促进社会稳定,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对于有正确信仰的信众,寺院道场必将是一个温暖的心灵归宿及栖息地。因此,复兴道场刻不容缓,恳请十方信众为成就此大事因缘,出谋划策、踊跃布施、为成就一方“佛国净土”共同发心发愿!

祝福大众:身心安康、善缘成就、福慧圆满、早成佛道!

阿弥陀佛,顺颂吉祥!

吉祥

康泰

十方来十方去,同结十方缘;

万人施万人舍,共成十方事。

恳请十方信众成就一方“佛国净土”共同发心、发愿!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联系方式

  址:龙海市石码镇林坑村号

邮   编:

客堂-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haishizx.com/lhsrk/63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