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龙海市 >> 龙海市美食 >> 正文 >> 正文

精诚榜样龙海威为方舟之心ldquo

来源:龙海市 时间:2021-6-24
白癜风诚信单位 http://pf.39.net/bdfyy/zqbdf/180415/6169106.html

开栏语

年8月23日,中建四局新时代企业文化咨询成果正式发布。自此,我们在“精诚善建,精彩四海”这一精神符号引领下并肩战斗!局“2+5”战略规划既定以后,我们更需要一支敢打能胜的精锐之师,以至精至诚的信念和行动,打造焕新四局。从今天开始,中建四局贵州投资建设有限公司官微“正黔方”推出人物专栏《精诚榜样》,向身边的精诚人物致敬,让榜样的力量激励我们锐意向前。我们相信,每一个你都是精诚四局人!

在未来方舟G7组团项目

“90后”技术总工龙海威

从入职开始就在淬炼一“技”之长

最近,他提出的一项新技术

成功为项目“撑起了腰”

《精诚榜样》开栏第一期

带你走进龙海威的匠心故事

近期,城建分公司未来方舟G7组团—“方舟之心”4号楼超高层住宅超大超重构件转换层成功浇筑,在公司“战疫情、促生产、大干百天抢产值”劳动竞赛中,打响了第一枪。“90后”项目总工龙海威一直悬着的心,也随着这个悬空部分重达吨的转换层,稳稳落下了。

未来方舟G7组团是建筑业内少有的超高层住宅综合体,为保证下部商业综合体的大气空间及上部住宅的建筑功能,需在基础之上58米的位置进行高位结构转换。一开始拿到设计图,龙海威着实捏了一把汗。

“转换层就是每栋楼‘最坚实的腰’,关系着建筑总高米的大高个儿能不能立起来。”龙海威对转换层作了深入分析,外挑悬空出竖向结构的底部20m范围内无支撑结构,每栋外挑总重达吨.....

这一个个数字,对于他和项目技术团队来说,都是一道道难关。

“这个支撑架体太复杂,而且也不成熟,工人做不了!”

“你的钢平台我从没听过见过,很有可能被压垮”……

在技术方案讨论会上,当采用传统满堂高支模支撑架技术施工被否决后,对于龙海威提出的方案,大家觉得和他一样很年轻,纷纷提出了质疑。但是工期延误不得,如果转换层迟迟不能浇筑,那么项目后续的施工就无法进行,相当于进入停工状态。

“可行!我们做了周密的模拟计算,现场实施我亲自把关!”龙海威斩钉截铁地说道。

为了验证方案可行,他先后找到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及贵州省有关专家,不厌其烦与他们进行电话交流、网上研讨和现场论证。经过反复求证、验算,龙海威和技术团队提出的“超高层住宅超重外挑悬空转换构件施工技术”,完全满足施工要求。

说干就干,龙海威践行了他的诺言,从架体搭设、钢平台吊装到转换层复杂大梁内部结构施工,牢牢盯紧每个环节。他把大部分工作时间,都改成了“现场办公”。

工人师傅说立杆间距太密做不了,他用小尺寸电动扳手亲自示范试验;钢平台吊装焊接,他全程守在现场监督把关;转换层复杂钢构件安装,他反复思考优化;最终浇筑加载,他寸步不离部署监控......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还有一个细节决定最终成败:一般大梁内仅放置钢筋,而项目2米高的大梁内钢管柱、型钢梁、高强钢棒、钢筋等子构件纵横密布,相互之间不能发生空间碰撞,否则只能重新定位,此时就会中断混凝土浇筑。而如果浇筑时间过长,极有可能形成层间裂缝,这是难以补救的质量问题。因此,大梁施工必须一次成功。

“这个大梁就像电路一样,每个子构件就是独立的电线,相互之间不能发生碰撞或者接触。”龙海威作了形象的比喻。

工序分先后、定位要精准……龙海威常常拿着施工方案围着工人转,一遍又一遍进行交底。同时,他还通过优化转换层专用混凝土配合比、泵送点位置、浇筑路线等措施,为大梁和转换层的混凝土浇筑提供全方位保障。

“4号楼转换层连续浇筑36个小时,总计浇筑混凝土立方米。过程中,我们对箱梁悬挑端部及贝雷架变形进行监测,累计最大下沉仅有3.5毫米。”龙海威和他的超危大支撑体系交出了满意的答卷,项目3栋塔楼“最坚实的腰”,逐一被他稳稳当当的撑起来了。

不止于此,他和技术团队也一直在探索优化,大大缩短了施工工期:3号楼转换层比最先施工的2号楼提前整整35天,最后施工的4号楼转换层也克服春节和疫情影响,比原定计划提前13天。

未来方舟G7组团地处国家级绿色生态示范城区——中天未来方舟的核心地段,目前已经进入标准层施工阶段,预计年年底交付。到那时,“方舟之心”开始跳动,人们实现“楼上生活,楼下城”,轻松过上绿色美好的生活。

龙海威每到一个新的项目,就会遇到一些新的难题,更会解锁更多新的技能。从贵阳国际生态会议中心项目到中建华府项目,从大厦项目到未来方舟G7组团,回望来路荣誉满载:他参与的工程获得了中建集团科技示范工程奖、国家优质工程奖、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他参与的课题获得了国家级工法、贵州省科技奖、中建集团科技奖、贵州省工法,而他自己则被评选为“中建四局工匠”。

但他始终认为,工匠精神就是要精益求精,阶段性的成就远远比不上继续提升自己,还要坚持做下去,掌握更多的核心技术。

“我更想和大家一起,用科技为四局的高质量发展撑腰!”说完,龙海威拿着技术方案走进了施工现场。

相关阅读

生而平凡,愿为险而战!

7条路、65公里、19年…“数”说工匠刘烨

作者:董仕坤

编辑:王喜

审核:张锋

向“黔”奔跑

共同“筑”梦

长按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haishizx.com/lhsms/72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