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好”道路交通网
助力龙海乡村振兴
如果要用最简单的元素来展示一个地方的发展情况,道路交通图一定是最恰当的选择之一。
这些纵横交织的线条,不仅铺开了一个区域的地理空间,也承载着一个地区经济、人口的流动。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网,系统而全面的道路交通规划,带来的不仅仅是便利的出行,更带动了整个区域的繁华发展。
11月13日,记者来到龙海市,航拍器飞起的瞬间,屏幕显示地面上铺起庞大的系统,无论是车水马龙的街道,还是静悄悄的山间小路,都在人们眼皮底下一寸寸延伸,道路纵横交错却井然有序。
对龙海而言,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这张道路交通网成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位于东园镇的高速高架转盘——枫林枢纽互通郭高杰摄)
依山傍海路向美景而歌“以前没发现,这里还有这么迷人的海岸线啊!”厦门游客许艺平第一次来到龙海市隆教乡白塘湾国际旅游度假城,观赏了“海底兵马俑”、白塘湾等美景后,他赞不绝口。今年国庆期间该景区接待游客22万人次,是去年同期的7倍有余。
天然形成的秀美风光,为何时至今年才发生流量井喷?答案是:今年9月,沿海大通道龙海段主线贯通后,想要一睹当地美景的游客,即刻动身出发。许艺平说,由于交通不便,不少慕名前往的游客望而却步。
沿海大通道龙海段于年底开始建设,起于漳州开发区店地村行至隆教乡白塘村。“连接沿海大通道漳浦段,全长29.99公里,主车道双向六车道。”漳州沿海大通道龙海段BII标段项目总工张天聪介绍说。
这在当地,被视为“入户迎宾”的通道之一。高标准、高要求进行路面硬化施工、绿化布置,确保车辆平坦行驶,让乘客体验乘坐舒适感的同时,可一览沿途特色海景和绿化景观带。同样,沿海大通道也让当地居民获益。龙海港尾镇深沃村村民表示,道路通车后,出发仅15分钟就可到达厦漳大桥。
如今,该通道顺接招银疏港高速港尾连接线,已经是沿线各乡镇群众出行以及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交通道路。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龙海投入用于交通建设的总投资就达多亿元。
“我们围绕龙海市委提出的‘东南西北有形象’的要求,不断完善互联互通。”龙海市交通局局长苏打铁介绍,未来三年,龙海在交通领域的计划投资逾亿元,将持续发挥区位优势,全面推进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建设。
隆教乡红星村花岗岩壁
新愚公移山拐进民心路古有愚公感天动地,如今龙海隆教畲族乡亦传出抚慰民心、开山建路的佳话。
“不能开!石头山在前,是保佑我们全村平安的‘风水宝山’。村子就在后面,开了山,村里的石头房也会跟着摇晃和开裂。”筹建沿海大通道之初,隆教乡红星村村民坚决不同意开山。原来,沿海大通道建设中的关头段中有座石头山,由于公路经过山体,需要爆破石山,建设公路。
开山通路,已是施工队再平常不过的工作了。然而,此处山后有村庄,距离爆破地点最近的房屋仅30米远,就算是用小药量的控制性爆破,也可能对附近群众的人身及财产安全造成威胁,且当时未有其他搬迁安置方案。施工队就此停工,改用传统的机器切割。
“传统山体切割对附近居民不具有隐患,但施工进程缓慢,开出这1.3公里大约需要三年的工期。”龙海交通局副局长郑小勇回忆说,为了赶工期,全体施工队昼夜三班倒,但切割产生的噪音同样扰民。
就在这时,听闻千里外的一组莆田施工队解决了此类情况。交通局与村委商议,带领村民和施工队共赴莆田。
在现场,大家一起感受施工环境,发现机械切割与气体爆破相结合的方式最符合实际。“这个方法产生的爆破振幅小,声音微弱,且爆破效率高。这让在场人员均为之振奋。”郑小勇说,村民认可的接纳范围,就是施工队开工的标准。
经过一番民心梳理,施工队以每日立方米石的爆破速度,终在10月告捷。该项目南临关头村,东接镇海村,西看红星村,爬上小山坡可俯瞰整个隆教湾美景。
郑小勇说,下一步计划将这里建设为以闽畲和滨海为元素的景观公园,目前拟定的节点景观方案设计已移交隆教乡。
产业新征程甜蜜护航路“杨梅怕湿,从果园采摘下来就得及时入库,经过一番技术控湿后,才运往市场,最远出口到东南亚、欧洲等地。以往若遇到路况不佳,杨梅则半途就要‘晕车’了。”泰甜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负责人陈海田介绍,浮宫镇海拔高,山地多贫瘠,可耕地面积亩左右。杨梅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但多年来由于交通不便,运输困难大,杨梅的销路始终困扰着村民。
为突破交通瓶颈,从年起,龙海市多方筹措资金1多万元,修建成乡道Y线(省道至八坑村)全线5.6公里的拓宽改造及硬化工程,路基由4.5米拓展为10.5米。新路的完工,杨梅从山顶运往山下的路变得极为顺畅。“以前的路,别说娇弱的杨梅了,我们多跑几趟车也得晕头转向。现在路好了,山下的人愿意上来,我们就只管专心在山上采杨梅。”八坑村杨梅种植户黄帅杰感触良多。
年11月,龙海市正式启动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完善公交设施配套,整合优化城乡公交线路。其中省道线通了公交车,每10分钟就有一班从石码镇发车,经过浮宫镇的杨梅集散点,种植户们打开手机还能查看车辆进度,无论是业务员、收购商还是游客,都愿意到这里来走一走,看一看。
得益于此,八坑村杨梅产业优势被持续放大。今年,八坑村的杨梅产值达万元,比往年增长10%,人均纯收入达到1.65万元。交通的便利在带动村民增收的同时,也为推动当地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以市区公交总站为纽带,向周边县区及各乡镇拓展,扩大城乡公交线网纵深度和覆盖面,打造了“一小时公交工作圈”和“半小时公交生活圈”。
乡村振兴路,畅通了人气、财气,也凝聚了民心。龙海公路网络的建设,从城市道路到农村公路的全覆盖,正从通达转向“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的“四好”目标奋进。而这,也恰好打通了乡村振兴“出”与“进”的梗阻,既让村民能走出去,也让产业能够“走进来”。
织密乡村振兴路网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加快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密织的路网便利百姓出行,牵动着民心,推动着经济的发展。
厦漳跨海大桥连接的两个区域发展的模样却截然不同。这头的龙海,地处深水湾,发展几多受阻;对岸的厦门属浅水湾,凭借着区位优势青云直上。这其中的差别,交通的便利起着重要作用。
未顺接疏港公路前,龙海的腹地,仿佛一张缠绕的渔网。当地的农民固守农田,农产品久居樊笼里;外部的工业企业入驻当地的主动性降低,极大地阻碍了乡村振兴的脚步。
近年来,随着龙海路网的建设成型,可谓路网通,则一通百通。沿招银港高速出口一路顺接疏港公路,打造50万平方米标准统一通用厂房的创业园,园区内的企业活力竞相迸发;从港尾高速出口一路承接沿海大通道,金龙汽车产业园、中海油LNG、白塘湾国际旅游度假城等项目沿线一字排开;财气与人气同时汇集,医院与校园也相继落成。
未来,龙海四通八达的路网,每一个路口都通向乡村振兴。(记者杜正蓝)
Wonderfulreview
往期精彩回顾
最新版龙海城市宣传片出炉,转发起来…
秀出你的老物件,回看四十载岁月芳华!有奖征集活动开始啦…
这样的老照片你家里有吗?
全体党员,一起来看《榜样3》!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征迁有实效保障项目“加速度”
特别报道
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加快滨海新城建设(下)
来源/福建日报漳州观察
责编/郑晓峰
总编/王键
监制/林晓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haishizx.com/lhsms/6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