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龙海市 >> 龙海市美食 >> 正文 >> 正文

本地话龙海

来源:龙海市 时间:2020-11-12
白癜风能根冶吗 http://www.wxlianghong.com/m/

本地话(龙海)

(第五十二期《本地話》庚子年二月十七)

词语

登于/3/10闽南日报:

鹧鸪菜

·2·13,在朋友圈中看到《龙海版“二人转”----拍拳卖膏药》一文,其中写到“药品从卖‘面虫药’(治蛔虫)开始,这种专治蛔虫药千篇一律药名叫:炸菇菜。”

这“炸菇菜”是同音代替,应正为“鹧鸪菜”。

鹧鸪菜:红藻的一种。丛生,扁平呈叶状。暗紫色,干燥后变黑色。我国福建、广东沿海都有。医药上用来驱除蛔虫。

虽名为“鹧鸪菜”,却与鹧鸪无关,不是鸟类,而是一种海藻。

闽南方言自创的词语

闽南方言,除了源处自古汉语、北方方言和一些外来语外,也因地域关系,自创部分词语。

这部分词语,虽是土生土长,却也合乎语言规范,由语音、词汇和语法构成,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

究其产生,却也来源有自,或事出有因。并非凭空虚造。其中有

的在普通话中也有一席之地

关于这部分词语,搜集、掇录于下。

过命

本地闽南话,渡过难关,或摆脱困厄,转危为安,叫着“过命(minɡ阴去)”。如:“好侥在,过命了,无感染着新冠肺炎!”

在这次新冠状病毒疫情中,为防交叉感染,一定在家,勤洗手,室内要通风,出门一定要戴口罩。一定要高度警惕,切不可给国家添乱,也不可恐慌。

习近平主席指出:疫情防控不只是医药卫生的问题,而是全方位的工作。做好疫情防控,直接关系人民生命安全身体健康,直接关系经济社会大局稳定,也事关开放。要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

只要严加执行一切注意事项,就一定能战胜瘟神,人人“过命”。

俗语

嗄水用箸搛

“嗄(xià)饭”有一义为“就着菜肴把饭吃下去”。《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贾涉自带得有牛脯、干菜之类,取出嗄饭。”明吴炳《画中人·示幻》:“这一大尾鲜鱼嗄饭儘彀了。”

本地“吃饭”,就叫作“嗄饭”(ziɑh阴入b’nui阴去)。如:“大家嗄饭,漫客气。”

本地闽南话,“吃”音乖,而“嗄”则音近。不限于饭,吃其他的,也用“嗄”而不用“吃”,如“嗄卤面”、“嗄水饺”、“嗄饼”、“嗄西瓜”等。

“嗄”当动词,已不见于《现代汉语词典》。但本地话中,是个常用词。

搛:夹持,夹取。《集韵·平沾》:“搛,夹持也。”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三四:“余妈妈搛了两块鸭脯子放在杨健的碗上:‘这是她特地给你买的,别客气,多吃点。’”

《现代汉语词典》中,释“搛”为“(用筷子)夹”。并举“搛菜”为例。

搛菜:用筷子夹菜。竣青《海啸》第四章:“沈方没有回答,假装没有听见,低着头直搛菜吃。”

本地闽南话,“搛”(ɡɡ’nee阴入)义同“(用筷子)夹”。

本地俗语“嗄水用箸搛”,这用筷子搛水吃,水怎能搛得起来呢?能吃到水吗?这俗语形容很难吃得着。如:“你唔成丁,别日儿,要看你趁钱饲爸母,看来得嗄水用箸搛。”

古、今汉语中,都有“搛”这动词,但平常都说作“夹”,不说“搛”,久而久之,它许会在人们的日常用语中消失。其实,“夹”在本地话中,义同却音乖,还是用“搛”,义同而音近为好。即使在普通话中,说“搛”也比说“夹”确切,因“夹”是多义词,而“搛”是个单义词,《现代汉语词典》中,就只“(用筷子)夹”这一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haishizx.com/lhsms/6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