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龙海市 >> 龙海市美食 >> 正文 >> 正文

县志,温故,从远方回家的人旅行日志05

来源:龙海市 时间:2018-4-7

12月10日

今天迟了半小时出发,福安已经彻底醒来,汽车只能是挪动在喧闹拥挤的早间生活之中,有一会干脆就堵在路中间了。也好,抽空吃掉了路边买来的早餐,一份分量很足的紫菜包饭。

出了城,建筑稀疏下来,世界才又慢慢安静点。当眼前出现了成片成片的甘蔗林的时候,福安溪潭镇洪口村到了。

一、古法红糖

林晋中等个子,很瘦,笑起来眼睛有点眯着,不笑的时候五官是严肃的,他穿着深色牛仔裤,耐克鞋,上身是一件深色的黑灰相间夹克,拉链拉到一半,露出里面的暗红色衬衫,和深色的保暖内衣。

怎么看,都是一个精明而又不起眼的南方乡镇小企业主的形象。而我们脑袋瓜里带着“非遗、古法、传统技艺”这些满带着美好成见的词汇来的,所以第一眼略带失望。

但最终,中午离开的糖厂的时候,他和我们挥手送别,却已自带生活英雄的光环。

林晋是福建农林大学届农学的毕业生,毕业后像其他人一样,在福州找了个单位上班,但是他一个月后就辞职了。他的原话是,“每天上班等下班,下班等吃饭,吃饭后等睡觉,醒来又等上班,这种生活我过不了,我是要自由的人。”

而他父亲给他算过命,命里说,“你儿子现在不适合在家里,要出去闯个8年”。

他真就一个人全国晃荡,在他的同学读研上班奋力规划人生的时候。

整整晃荡了两年后,他晃荡到了广西北海,觉得不错,就留在那里做起了生意。

八年过后,他一次去大学老师家拜年。老师吃饭时候说他,“你在外面跑,怎么不回家做点事情,社会发展了,做农产品是大有前景的,你专业是这个,丢了可惜了。”

浪过天涯,就差一念回头。他回到了福安洪口村,做起了古法红糖这门事。

“在外面跑久了,还是要回家,家里踏实,我一个人在北海的时候,虽然朋友很多,但我都不怎么敢喝酒,生怕自己喝醉了出事”。

“你老婆那里的?”我问他。“就是本村的啊,我在外面那么久,都不找,不能在外面找老婆”。

“为什么不行”我很好奇。“不行不行”,他就是摇头,神秘的执念。

老家,它的水,它的语言,它的味道,甚至只是一个生活日常的残片,都可能是扎根在你身体里某些执念之源,会在一个时候,就召唤着你,回到你的老家。

林晋的父亲,之前在生产队的时候,就做过红糖

福建历史上,产糖的地方很多,福清、松溪、长汀、将乐……,感觉这手艺已经和酿酒一样普遍,遍布各地。

而现在被推崇备至的“古法”,也并不多复杂神秘。将收割下来的甘蔗经过切碎碾压,压出来的汁液去除杂质,接著火熬,让水份蒸发,糖的浓度逐渐增高,变成糖浆,在冷却后就凝固成为固体块状的粗糖,也就是红糖砖。

真的红糖,会带有一股类似焦糖的风味,那是真火的杰作。

林晋翻过《福安县志》,说是福安的红糖制作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而在他记忆里,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这个传了两百多年的手艺在福安却消失了。

“差不多没了二十几年,老一辈的师傅年纪都大了,现在不把他续上,会的人就没了。”所以林晋说他把福安最好的师傅都请到自己的古制糖厂里来了,自己研究,也跟着学。

林晋用钉耙在冷却的红糖板进行分割

除了红糖,林晋还打算慢慢恢复几样福安已经快失传的手工食品。而这些信息和灵感的来源,也来自他翻阅《福安县志》这类地方书籍。

地里的甘蔗

在今天的旅途中,县志被提及了两次。族谱和志书,是去了解地方历史的两大途径,福建从东晋《闽中记》算起,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多年,地方志书超过多种。里面有太多细节可以解读,修补我们断层的文化。

“残片,可以成为通向诗意的一条途径,让我们设法构想失去的整体”。这是我在缪正的民俗博物馆里喝茶时候,从他放在桌上的《物语三千——复活平民的历史》这本书里看到的。

缪正茶桌上摆着的,柿子、百香果和莲蓬,细小的讲究

民俗博物馆里有个图书室

二、西浦村

缪正是今天遇到的第二个人,在他的老家寿宁犀溪镇的西浦村。从福安开车过去,差不多一个小时。

西浦村已经在闽浙的边界,从西浦到浙江的泰顺,只有18公里的车程。这是一座血缘村落,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这个方圆不足2公里的村落世代居住的缪姓族人,是南宋特赐状元缪蟾的故里。

缪蟾这个人,16岁中状元,19岁娶了当时皇帝宋理宗的姑姑,临安公主赵长娥当老婆,然后活了90岁,真是成功人生典范,至今仍然是村里人的骄傲,也是村里旅游开发最大的IP,走在村里,状元两个字,频繁出现在各个角落。

缪正也很厉害,娶了一个东北的媳妇,而且还能忍受他风一般男子的选择,跟着他从北京到上海,又从上海回到这个闽浙交接的小县城生活。

问他在北京上海呆了那么久,也做得不错,为什么会想着回来。他说,“你从哪里出生,可能就会带着那里的基因,会让你最终想要回到这个地方。”这会让自己安定。

回到西浦村的缪正,先是把自己家的宅子,拿出来做了“闽东北民俗博物馆”,然后又提出了村里的复兴计划,他梳理了村里现存的所有老宅的情况,希望开始有计划的推动保护和复活。

摄影师拍的很喜感

他也提到了县志,回到村里做事后,他开始有意识地收集本地的史料书籍,尤其是几个版本的《寿宁县志》,都当宝一样时不时翻阅。在他看来,县志里藏着很多被现实遗忘的细节,却可以找出来,填补这个地方断裂的记忆,这对这里的人很重要。

为了续上断裂的记忆,他还让他的儿子跟着学起了本地的北路戏。他说本来是学跆拳道的,但是后来还是觉得,自己的东西更重要。

下午他带着我们在村里逛了一村,最深的印象是,他已经和村里的每个人打成一片,尤其是村里的老人,他一个个都会热情的打个招呼,拉上几句家常。他说,没有在这个村子生活已经二十来年了,你要先去重新找到一个角色,在村里的角色。

不管是福安的林晋,还是寿宁的缪正,他们都是出去过,再回家的人。只有出去过,才能真正感受到“老家”、“故乡”这些个寻常字眼的分量之重,也才更带一份恭敬,在老家做些“温故知新”的行动,去改变那里。

他们两个,也都是要自由的人,他们现在自由的很明确,不浮夸。而很多人要的自由,是自己都不明就里,光图个激动了。

有点憨的门前狮子

今天是旅行的第五天,晚上就在缪正的民俗博物馆里吃饭,把下午泡茶的桌子收拾了,铺上报纸,从隔壁的小饭馆点来几道本帮菜,还有连桶一并搬来的粘香的木桶饭,和一锅的很受欢迎的米汤。

天黑以后,山村寒气实在逼人,缪正贴心的开了电暖炉,小登也发了好心,拿出了她的二胡,演奏了几首助兴。

下面图里的是西浦村的永安桥,长73米,宽2米,共17孔,16组墩石,每组立石三组,基上横架条石一根,每组直铺条石5根,桥面共计铺条石80根。另外,在每墩上游离墩2米处,还各竖了一根石条。大家想想看,这一排的石条是做什么用?欢迎在留言区踊跃竞猜,猜对的,你可以挑我们四位其中一位,给你讲个冷笑话。

队员日志

陈力为:今天没有好图就不写了

周小登:南方的家乡没有供暖

鄢涵深:好山好水好不无聊

往期回顾

拜拜,和拜拜,海角和天涯|01那村,那海,那人,那狗

02路边佛像,太子参,孔子和做香的年轻人

03福安听一曲醉排骨,老朋友道声好久不见

04

福建汽车音乐调频独家广播报道

12月7日-1月6日

周一到周五每天14:00-14::30-22:35

四位福建人,30天的故乡之旅。在旅行中,拜访一些有趣的人,特别是有趣的年轻人,聊他们的思考、计划,目标和在地生活。希望和你在路上相遇。(直接加







































刘云涛做客CCTV品牌影响力
白颠病的危害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haishizx.com/lhsms/2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