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洲书院(问拍天下)
松洲书院
松洲书院位于漳州市芗城区浦南镇的松洲村,创立于唐中宗景龙二年(),是“开漳圣王”陈元光之子所创立,系全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八闽第一书院”。另据《中国教育史》称,以书院为学校名称“其始于唐代丽正书院”,而据史料记载,松洲书院的建立比海南的丽正书院早十年。按此推测,松洲书院就是中国最早的书院。
01
书院简史
据漳州地方史志记载,景龙二年,翰林直学士陈珦接受当时龙溪县令席宏的邀请,在环境优美的漳州北溪之滨松州堡创办松州书院。此后,漳州各地相继选送优秀的良家子弟来此精修经书,为每年11月的尚书省选拔做准备。几年之后,学院已成气候,傲岸的学子风范吸引了全州乃至四方有识之士会聚于此。从此这个蛮獠之地渐渐向云蒸霞蔚的中原文化看齐。唐代漳州首任刺史陈元光于景云二年(年)因平寇乱战殁,朝廷念其开漳有功,下诏立庙,初名“将军庙”。唐贞元二年(年)漳州治所从李沃川(今漳浦绥安镇)迁入龙溪,当年于漳州北郊松州书院内兴建将军庙,以纪念陈元光、陈珦父子二刺史对开发漳州的功德,并官定为漳州文武官员于春秋祭日进庙致祭。祀陈元光及其部将,形成前庙后校的格局。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大门
松州书院占地面积约15亩,内设有书舍、厅堂、跑马场,既可教学,又可习武,具有相当大的规模。
中殿近景屋脊角已有残缺,每逢雨季还会漏水
中殿石埕
中殿内陈政,陈元光雕像
中殿内须弥座刻字
中殿内须弥座走龙浮雕
中殿后残墙上的古画,依稀可见
松洲书院原貌
书院历代重修,至同治三年(年)于太平军入漳之役被烧毁。后重建。解放后利用为粮食仓库。“文革”中破坏严重。松州书院的格局是典型的三进式,前两进早已倒塌。
修复后的松洲书院
松洲书院
松洲书院牌匾
松洲书院梁柱
东殿
东殿内观
东殿石炉
西殿
西殿内
西殿木梁精雕细刻
西殿木梁精雕细刻
书院内景
院里散落着精美的唐代石雕,石狮、石鼓、石柱、石砚台、石椅等。中殿须弥座上供奉的是“开漳圣王”陈元光(后是其父陈政),须弥座走龙等浮雕造型古朴,尚存“宝右戊午(年)朝王会造”镌字。下镌有“朝王会”会首名单。中殿后斑驳的墙上,依稀可辨一幅古画,上有“西厢记”文字。东西配殿崇祀陈元光部将,房梁房柱精雕细刻,个别中梁已经腐朽,随时有倒塌的危险。后殿便是修缮一新的松州书院,石柱上挂着一块木匾“大唐松州书院旧址”。
中殿前的石狮石柱
中殿前东侧石狮石柱
中殿前西侧石狮石柱
四处散落的石雕
石狮
石狮
重视教育向来是漳州区域文化的重要特征。早在多年前建州伊始,这里便创立了中国最早的书院——松州书院。宋元明清,漳州的芝山、龙江、南溪、观澜、东皋、五儒、丹诏、石屏等书院闻名遐迩。厚实的教育文化土壤孕育出许许多多的鸿儒硕士:陈淳、黄道周、蓝鼎元、蔡新、许地山、林语堂、赵以成……如群星璀璨、英华缤纷。
门外遗址保护石牌
遗址保护石牌背面
这样一座存世多年的中国最早的书院遗址至今依然古朴苍雄,她的辉煌,她的伟大,她哺育的那些人统统随时间的静流流向了那回不去的未来。现在的她,只是面容苍老的老妪。徐娘老矣,风韵不再。令我感慨不已,这是漳州人的骄傲,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
往期经典回顾
漳州最早的照片史料:光绪34年特大洪灾
你不知道的闽南文化:漳州文庙
漳州美食记忆:卤面
漳州美食记忆:焙肉
漳州美食记忆:府埕古早味
漳州十大美丽乡村:南靖县塔下村
漳州十大美丽乡村:龙海市田头村
—END—
.01.15
Z.Z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haishizx.com/lhsms/2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