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村给我邮来一部《最闽南》,图文并茂,风景水当当,美食香贡贡,风俗闹热热,色香味诱人,把我带回了故乡。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海滨盛景古火山。多万年前的十五次喷发覆盖,三次裸露,六方柱状、西瓜状、流纹状、枕状的,灰色、紫色、紫灰色的玄武岩,层层叠叠,挤挤挨挨,在牛头山下列阵成海底兵马俑,任洪波汹涌,浪涛拍击,潮起潮落,时隐时现。与坚硬的火山口形成对比的,是绸缎般柔软的白塘湾沙滩,海浪一波一波地涌进半月形的海湾,亲吻着金黄细密的沙子铺成的五里长滩。仿佛听见中村的笛音,海风吹拂,渔舟唱晚。
镇海卫是文雨的家乡,适合阅山,听海,怀古。烽烟散尽炊烟起,直追天上云朵,不管云来自何方,不管风往哪个方向吹,炊烟才是真正的人间烟火;王踪仙迹南太武近在咫尺,山不过来,你过去,拾级南太武,不在追寻仙迹,趣在登高望远;浯屿岛浮在海面,“昨晚,我在浪涛上睡了一觉。”山海孕育了诗人的灵气,文雨笔下的家乡,总是那么诗意盎然!
中西合璧的普照禅寺,彰显异国情调。“白壁蓝顶的佛殿似海洋一般清凉,绿面碧檐的别墅如草原充满生机,黄墙朱瓦的楼阁古朴庄严,还有那座独具新加坡色彩的龙头鱼雕塑,正喷洒着水花……”在散文家翁得禄的引领下,循着缕缕梵音炉香,走进莲花国,亲近佛光。
作家黄燕红则把我们带进历史,在她的游记里,有故事,有人物,有思想。浦西城堡,传承四百多年的忠义,宋代望族黄天从父子,匿末世赵若和郡王于此,与赵家堡、诒安堡女主人均为赵氏表姐妹,共称姊妹堡。云盖寺,兆千年的祥瑞,传宋端宗赵昰被元兵追杀至此,一簇祥云飘来,瞬间笼罩寺庙,少帝得以脱险,寺因而得名。郑氏建筑群,寓乡绅的情怀,是南洋巨贾郑永昌所建,后门有他手书对联:五凤来仪攀际都以展翅,三龙聚会拱平岭而回头。乡人盛赞:“有永昌钱财无永昌称彩(随和),有永昌称彩无永昌慷慨,有永昌慷慨无永昌好使,有永昌好使无永昌文才。
万重山不说史,不说人,一到海门,头一遭事,就是尝尝海鲜:鲍鱼、黄翅鱼、海虾、虾蛄、海鲜、江鲜,大多是野生的,开膛破肚,即时清蒸,房前屋后便有鲜美的香味漫溢开来,闻之,口水顿生;食之,则有食前、食中、食后三种味道,荡气回肠,口齿留香。投箸举怀之后,才放眼一望,大桥、堤岸、沙滩、礁石、红树林,构成海门岛的另一道景观。波光摇落日,水色照卧龙。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信口一吟,吃货方露出了诗人的本相。
作家吴渊杰,没有诗人那么浪漫,却有着科学的缜密和文学的敏感:红树林是一种港湾海口滩涂上的绿色植物,其生长密集,根系发达,可以缓解海浪的冲击,保护海岸及农田、村庄,也是渔船的天然避风港。它具有沉淀淤泥、净化海水、预防赤潮、清洁空气的功能,又是鸟类的安乐窝和鱼虾蟹贝的天堂。驻足细看:“叼着小鱼的白鹭从远处划过天空,停歇在眼前的枝干上,尽情地享受美食;机灵的螃蟹从泥洞里伸出大螯试探着,确认安全后挪出身子趴在泥滩上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科学与文学融合,交织出生态的美:哦,如诗如画的红树林!
作协主席雪玲珑亦独具慧眼,善于捕捉特点,把旅游胜景炫得活色生鲜。醉美田头村,“看山郁郁葱葱,看水玉带环村,红花绿柳映古厝,小桥流水忆乡愁。”鹭凯生态庄园,东南亚风情的小巧吊脚楼,自助柴火灶的炊烟,把家的亲情点燃。“乡下人”园艺,更把我们带进仙人掌的王国:这里是亚洲最大的室外多肉植物景观区,多个品种,按原产地美洲、非洲、大洋洲、亚洲、欧洲分区域分科属布局种植,有抹防晒霜的、穿防晒衣的、戴斗笠的,形态各异,有可食用的,蔚为天下奇观!
原作协主席郑亚水,则对万亩荔海、万亩水仙、百花村情有独钟,那是家乡的水果家乡的花啊!他擅长考证:明景泰年间,蔡坂人张光惠从河南汲县任上告老还乡路过洞庭湖,拾得两颗水仙花头回家种植,至今已五百多年,现有栽培面积多亩,居全国之首。百花村系宋理学家朱熹第八代重孙朱茂林,于明永乐年间随父来九湖长福开基,拓园成圃,养花怡情,历代承先祖雅风,遂成产业。“荔枝海”则是原中共福建省委书记项南命名,著名书法家张人希在凤凰山鸡母石有题字崖刻:荔海听涛。龙海人香甜的日子!
“‘青山不墨千秋画,碧水无弦万古琴’,多年前我流连忘返在浙江风光旖旎的千岛湖,不承想,近在咫尺的程溪镇湖后社也有个迷你版,堪与之相媲美。不信?走,去瞧瞧!”作家杨燕芬真会为家乡打广告。她把湖后社比作妙龄少女,面对水库如临镜梳妆,越发婀娜多姿。她把湖后水库说成垂钓胜地,若你偷得浮生半日闲,来此定会陶陶然于水趣,欣欣然于所获,其乐无穷也!她夸湖光山色宛如水墨画,连绵起伏的岛群就象展翅欲飞的凤凰。不错,山水确实美如画,山沟里真能飞出金凤凰。旅游未必走远,家乡风景独好!
石码老街骑楼,月港古码头,传奇江东桥,麟蹲凤翔万松关,南天佛国瑞竹岩,白云岩、岱仙岩、石狮岩、林前岩,一一掠过眼帘;木棉亭、林下生态园、埭美村、东宝村、卓港村,历历浮现在眼前。与小作家何为泛舟十里花溪,两岸美景映水中,人在水中画里行。只可惜,缺了老家的身影。据政协文史记载,白水有龙海最早的教堂,民国时就仿效石码,拆建了街路,有了六丰码头,有了电船、电灯……还好,作家杨燕芬补了一笔,白水金鳌的继鳌堂。
览尽龙海春色,回眸红色旅游点,英雄的背影,令我们肃穆仰望!王占春,闽南红军游击队和闽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牺牲时年仅27岁,家乡邹塘为了纪念他,在王占春故居建立了烈士纪念馆,把小学、公园命名为王占春小学,王占春公园。“扩大红军”“打倒地主武装”“反对日本出兵中国”的标语,还留在龙海一中的墙上,年红军进漳,红四军指战员就在学校操场上集中整编。卓港红军楼,走出了抗日名将苏精诚和开国中将苏静。华侨女英雄李林,25岁即为抗日捐躯,其飞骑杀敌的雕像,就座落在双第华侨农场。白水继鳌园,是党的地下交通站,彭冲等一千多革命者,通过这里转移到乌山和粤东革命根据地。紫泥巽玉交通站,为解放石码厦门、渡江支前做出了贡献。
英雄并未远去,精神源远流长。当旅游成为生活的时尚,我们当饮水思源。对了,还有龙江文化园,碧水丹心的交响乐,黄燕红倾情谱写,年月为它出过专著,林兆明仍在那里主持纪念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人间大爱和无私奉献精神,在今年的武汉战疫中,继续发扬光大。
一部书,记住历史,弘扬文明,作为主编、编辑和作家,功在一方,利在千秋。
一部书,赏风景,解乡愁,怡情养性,感谢中村!
作者简介
陈坤玉,龙海白水人,漳州市外经贸局退休干部,曾在龙海市芗剧团、文化馆、文化局工作。系福建省戏剧家协会会员,出版《说书评戏》一书,作品散见《剧谈》《福建艺术》《福建文化报》《闽南日报》等报刋,曾应邀编辑《龙海芗剧丛书》《龙海芗剧唱腔选段》《龙海现代小戏选》,编注《漳州老剧本》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haishizx.com/lhsls/6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