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收集,如有错误,还望指正!
甘辉
甘辉(?~),清海澄县东园村下房人。父母早丧,家贫如洗。为人重义气,好抱不平,遭族长破孩,浪迹于漳州、石码、海澄之间。
清顺治三年(年),郑成功在南澳起兵反清,四出招募,甘辉遂列籍于郑成功军中。以骁勇善战,受到主帅的重用。
顺治五年(年)四月,郑军攻同安,甘辉出阵,即斩清军守备王廷于马下。守将祁光秋、廉郎及县令张效龄漏夜潜逃。拂晓,居民开城门迎郑军。七月,甘辉平定诏安五都林日灼的煽乱。
顺治七年(年)正月,甘辉任亲丁镇。六月郑成功率舟师攻叛将苏利,遇逆风,战不克,反失漳浦、诏安,回师驻潮阳。此时原清军降将黄亮采乘机偷袭郑军行营。甘辉迎战斩黄亮采。八月郑-战漳浦,漳州总兵王邦俊带兵救援,为甘辉所截击,漳浦守将眼见求援无效,只好献城投降。
顺治九年正月,郑成功攻取长泰,甘辉进兵北溪,败清军守将王进及总督陈锦,大振军威。是年三月,郑成功以甘辉为中提督。四月进围漳州,郑成功驻扎南院。五月清军坚守围城不出。郑军截溪流港口灌城,以溪流湍急,堤不得合拢,遂罢。城中粮尽,死者十之七八。十月初三日清军固山金砺率满军来援,败郑军,围遂解。
顺治十年(年)五月初一日,郑成功回师至海澄,调兵守御,以前提督黄廷、中提督甘辉守关帝庙前木栅,连接镇远楼,自己驻扎天妃宫,欲与来犯的清军固山金砺决战。初四日固山金砺率马步数万扎营天妃宫前,安大小铳炮数百号,日夜连击不停,木栅崩坏,郑军官兵多被击死。初五日,郑成功率诸将上敌台观战,张盖而坐,清军见之,炮矢齐发,甘辉急掖成功下台,座位随被击碎,成功侥幸无恙。固山金砺围攻海澄不下,其兵卒或被郑军所安地炮炸死,或被甘辉擒斩,精锐尽失,遂连夜逃走。十二日,郑成功回厦门,-行赏,以忠孝伯印付甘辉,甘辉辞不敢受。后永历帝以郑军破敌有功,用帛诏封甘辉为崇明伯,黄廷为永安伯,受封者还有万礼、郝文兴等数人。在此役中,甘辉被推为第一功臣,升任中都督。
顺治十一年(年)漳州清军千总刘国轩同魏标、朴世用以总镇张世耀新任,兵将未协,遣人向郑军约期献城投诚。郑成功遣洪旭、甘辉等于十二月初一夜直至南门,挂云梯,国轩令人牵引而上,张世耀、知府房星烨、知县周琼等皆降。甘辉与诸将分头进攻各县城,清军都献城投降。泉州各县也都望风归顺。
顺治十二年(年)甘辉升任正总督,王秀奇为副。
顺治十三年(年)七月,郑成功急于北伐,遣甘辉、林胜等15镇率兵北上,至省城南台驻扎。八月清世子抽兵赴援,郑成功也至省城视师。清廷令总督李率泰招抚,郑成功令诸镇退兵,甘辉断后。清先锋数百骑兵追至,见甘辉阵容整齐,不敢逼。清将阿格商至,挥兵欲上山,甘辉挥刃大呼,从高奔下,兵殊死斗,阿格商战死。顺治十五年(年),郑成功令诸提镇北上,有甲士五万,伏兵十余万,船数千艘。沿路清军请降,郑军势如破竹。六月,郑成功议取金陵(南京),甘辉请从陆路进兵,以为一鼓可下,若由水路,恐风信稽迟,敌军入援,实非得计。诸将多以炎热久雨,沟河难过,郑成功徇众意令由水路进发。七月初四日诸提镇兵集南京周围。
清两江总督郎廷佐,计骗郑成功,谓请廷规定,守城三十日,城破罪不及妻孥,请缓三十日献城,郑成功轻信此言,停止进攻,经甘辉苦谏无效。延至二十一夜,清援军大集。城中觇知郑军余新懈怠无备,由梁化凤率兵夜袭其营,余新被擒,全军俱没,形势大变。二十三日,清兵大队又抄出山后,直冲左先锋杨宜之营,杨败走,郑军往援,山高不得上。清军从山上往下迫,甘辉、张英等在山内被围,力战不能出,张英阵亡,甘辉被捉,林胜、陈魁在山下战败,全军失将领甘辉等十二员。
甘辉等被解至金陵,总督、固山会审。万礼、余新皆跪,甘辉以足蹴之,说:“痴汉,还想活吗?”大骂不屈,都被杀。北伐全盘失败。一棋失误,影响全局,郑成功悔已无及。
潘荣
潘荣(~),字尊用,明龙溪县十二三都潘田社(今颜厝镇官田社)人。
明正统十三年(年)成进士。明制,选进士的能文工书者为翰林院庶吉士,经三年考试,留院的按二三甲分授编修、检讨,不留院的则为给事中、御史,或出为州县官。潘荣依制奉命到广东劳军,回京后,受任吏科给事中,负责抄发章疏,稽查违误。当时朝廷以群臣言事多违忤皇上旨意,令礼部凡遇建言要加审察,如果存心报复,就要治罪。景泰四年(年)九月,潘荣以朝廷此令容易阻塞言路,使朝臣丧气,不敢言事。遂上疏力谏,要求广开言路,明令御史台要知无不言,缄默者有罪,并敕阁部勿得搜求语言疵病,亏伤国家求治的体制。此疏只报收到,没有效果。
天顺六年(年)三月,琉球国(今日本冲绳县地)中山王尚泰久逝世,世子尚德使人来报丧,请求按照以往外交惯例,册封尚德为王。四月间,朝廷遣吏科给事中潘荣受一品官服,充任册封正使,行人司行人蔡哲充副使,带诏书渡海到琉球国,致祭故王尚泰久,册封世子尚德为中山王。潘荣盛宣朝廷威德,隐谕新王戒骄戒躁之意。他在琉球游览观察,写出《中山八景记》一文,记录出使所得。回国后,升任都给事中。
成化六年(年)三月,与同官上言,近来雨雪失期,灾害屡见,皇上虽降诏自责,并令大臣尽言,却不能上格天心,应是政令乖宜,下民失所,崇尚珍玩,费用无度,滥施爵赏所致,呈请皇上日临便殿,召问大臣缺失,加以改革。当时万贵妃专宠,许多贪佞的人夤缘进贡宝玩,官赏冗滥,所以潘荣等才有此疏。这年潘荣外调南京太常少卿。
成化十三年(年),潘荣升户部右侍郎,嗣改任南京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南京粮储,兼理屯田事项,在职四年,清理积弊,得奇羡米数万石,以备荒年。
成化十七年(年)朝廷召回潘荣为户部左侍郎,权理部事,当时有英国公张懋等四十三人诉告,有司削减他们的岁禄,非0报功之意。潘荣等对这些权臣的妄求,坚决抵制,建议不许其请,此事遂作罢论。中官赵阳等一干人,不顾国法规定,请给两淮盐十万引(大引斤,小引斤),宪宗已经准许,潘荣等人奏言,最近禁止势家卖私盐,赵等屡次违犯,应该治罪。宪宗只好斥责赵阳等就罢。
成化十九年(年)潘荣升任南京户都尚书。弘治元年(年)辞官归里,居新址龙溪城厢宫保坊(今芗城东铺头街尚书巷)。退休后,朝廷依制给他俸米、岁夫。弘治九年(年)逝世,年78岁。追赠太子少保。《明史》有传。潘荣服官四十年,历事英宗、代宗、宪宗三君四朝(内英宗两朝为帝),为人恬淡谨慎,遇事敢言,奉职无过。
长按图片-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haishizx.com/lhsls/5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