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龙海市 >> 龙海市政治 >> 正文 >> 正文

悠游龙海bull南太武山美丽的不

来源:龙海市 时间:2018-6-24

悠游龙海

真正的旅行

不是去到某一个景点

留下到此一游的纪念照

而是融入那里

用心体会

自我生活圈子之外的精彩

每周六

龙海市广播电视新闻中心

与龙海市文化广电体育局

联合推出《悠游龙海》版块

让我们陪你

一起去领略龙海之美

南太武山

美丽的不止是风景

由石而砌,百态纷呈。

海中归舶,望以为标。

石头叙事,风云适会。

人道闽峰,名为太武。

你可知,最早被清晨微风唤醒的,

是熟睡中的山峦。

只因当薄雾散去,晨曦踏至时,

是它们最先拥抱阳光。

清晨·南太武(易欣摄)

  太武山分南北。其南位于厦门湾南岸,唤南太武(海拔米),是厦门湾最高的山峰,素有“闽海第一峰”之称。而北太武(海拔米)位于金门,一南一北,遥遥相望,化作门神,为厦门湾口主航道的两边保驾护航。

  探访南太武从北坡开始,一路拾级而上,时至盛夏,恰有鲜花相陪,伴着花香,攀登之行倒也别有韵味。

北坡·野花(易欣摄)

  逢至杨梅成熟季节,除却花香,更有一路梅香。裹着紧实的梅农戴着斗笠,挎着果篮的身影穿行树林之间,转身的一个不经意也成了点缀山上的风景。

杨梅成熟时(易欣摄)

  漫步山中,你会逐渐发现南太武不同于寻常山的奇妙之处。此山少有泥土,组成山体的主要功臣却是一颗颗风格别具的奇形怪石。因这些怪石模样实在有趣,便有人赋予他们特殊的名称,日积月累,大体算下来,便也有了如今的南太武二十四景。

  兜兜转转,却在此山。深山云起,云深不知,故唤云根。

图为二十四景之一·云根洞(易欣摄)

  长达数百米的花岗岩斜坡,是南太武二十四名胜之一的“万丈丹梯”。苍劲有力的笔法,历经无数风雨打磨,依旧清晰,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豪迈和雄壮之气。由此往下走,便是一处天然的放眼远方的瞭望台。山下海湾里由近及远分别是:双鱼岛(圆形人工岛)、屿仔尾海岬、厦门岛和鼓浪屿。

图为二十四景之一·万丈丹梯(易欣摄)

  在这二十四景中,神话色彩最浓厚的莫过于这“仙人迹”。因镶印的造型像极了人的脚印而得名,据传这是当年八仙路过南太武山时留下的足迹。感慨之余,也不得不佩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图为二十四景之一·仙人迹(易欣摄)

  在关于南太武的民间传说里,八仙是常露面的主角,石盆旁刻着“浴仙盆”三字,便昭示了此为八仙云游时的沐浴之处。

  这已是海拔三百多米的山峦处,可见一块光洁平净的大石板上,各嵌着三口大小不同,形似浴盆的石窟,大的直径两米多,深约30厘米。盆中盛有池水,清澈晶莹,若是碰上晴空万里,拾一处坐下,挽起裤脚,眯上眼,感受着天然温泉,也不失为一番享受。

图为二十四景之一·浴仙盆(王舒婷摄)

  延寿塔,建于宋代,为四方形七层石塔,曾经古海上丝绸之路的航标。

  据相关资料记载,早期来厦的外国人,都对太武山印象深刻,不但因为高,还因为山顶有座尖塔,高耸在清澈蓝天中。

  延寿塔的两大功能,其一是航标,其次便是观景。倘若它仍存在,南太武的位置将会更加明确地标记出来,成为航行于台湾海峡的船只的航标,引导它们沿主航道进入厦门湾。

  可惜的是如今却找不到延寿塔的实物,唯有一块残存基石立于草木间,宣示着曾经那方指路明灯的存在。

考察延寿塔残存基石(李丹凤摄)

  穿过低矮的灌木丛,越过杂草,来到开阔处,便看到一处巨石,刻着“象径”二字。咋看之疑,只需再细细观察巨石的形状便可消解。瞧那石头的形状可不就像是一头大象正在巡视它的领地?

图为二十四景之一·象径(王舒婷摄)

  偌大山间,巨石独立,可以石为屏,镇山间灵秀。

图为二十四景之一·石屏(王舒婷摄)

  南太武的二十四景,形态迥异,各具风姿。却是这各成一体的奇景构成了南太武山独特的山石文化。二十四景见证了南太武的历史变迁,有的耗不尽岁月,随着时间而逝,有的却依旧坚守,看尽了沧海桑田。

从山上看大海,一望无垠(易欣摄)

  除去二十四景,南太武山令人着迷的还有它的文化底蕴。在乾隆的《海澄县志》中关于太武山提到了三件大事:其一是太武夫人定居,初辟洪荒,称闽人始祖。其二为建德古寨,南越王建德为躲汉军,一路奔亡逃至太武,屯兵扼守。其三便是在元灭宋后,逃难途中的南宋小皇帝也曾在太武山歇脚。

  传说纷纭,难于考订。但且不论真假,这无疑都增加了太武山的人文魅力。或许也只有默默伫立在南太武山上的千年古刹,才知晓这其中的缘起因果罢。

福兴寺,传说宋少帝曾驻跸于此(易欣摄)

  动人的传说赋予南太武厚重的故事感,而藏匿于山间的摩崖石刻则为南太武的历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登上南太武的山顶,你会发现崖壁上有不少石刻。大多石刻因漫长岁月的洗礼,早已字迹漫漶,难以辨识。

  而在这些面目不能辨认的石刻里,唯独那一方无落款的“太武名山”四个涂丹大字,刚劲深刻,让人眼前一亮。

衡量太武名山(王舒婷摄)

  南太武山上的石刻散落分布,有的置于重峦迭嶂间,甚是幽闭;有的钻入灌丛,无踪可觅;有的仅可远观,慨叹神奇。

石刻:乾坤一览,高山仰止。(易欣摄)

  巨石虽乱,却让人觉得大自然的伟岸,而造就这一伟岸的是时间的沉淀。

  时间,让它承受了狂风的怒号,让它抵挡住洪水的击打,或许伤痕累累,满目疮痍,可却因此让崖石变得错乱,成就一幅幅自然佳作,而南太武也在岁月长河里变得更加淡定从容。

镜头记录·南太武景(王舒婷摄)

  由山上俯瞰,厦门湾的景色尽收眼底。待至华灯初上,厦门湾畔,便是一片灯火璀璨。

厦门湾全景(易欣摄)

厦门湾南岸夜景尽收眼底。(易欣摄)

  而放眼遥望对面,便是金门岛。曾因战乱而分离的人们,或许也默默眺望着这里,寄托乡愁。

  你不曾知道我对你的思念有多深,如果要形容,我想,大抵如海般远。

石刻:思海(易欣摄)

  奇岩秀岭,往往因复有登临吟赋者而更放异彩,太武亦是。当自然造化碰上人文熏陶,这座山也变得更加深沉起来。当夕阳西下,山上的云雾被晚霞映的金黄,南太武就像被泼上了金色的颜料,熠熠发光。

夕阳里的南太武(易欣摄)

  山谷幽深,偶尔显雾海云山。南太武不仅有着丰富的地貌,也是能源发电处。遍布山下的风车,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南太武山下·风车(易欣摄)

  当夜幕降临,静谧将南太武环抱。远离了都市的喧嚣,这没有光污染的山上,也是拍摄银河的好地方。

南太武·银河(易欣摄)

  徒步下山,感受着光线由通透变暗沉,耳边听山风唱起归去的旋律。风浅时,扫清思绪为你抚去疲惫;风沉时,令人振奋,顿生激昂之感。

  每一座山峰都有其独特底蕴和故事,因此才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神往之士前去凭风怀远。可是当曲终人散,一切都随着这律动的山风而走时,留下的却只是一座山的傲然孑立,是一座山在时光洪流里的踽踽独行。

南太武·山门(易欣摄)

  寂静的山门啊,也许只有你,才知晓南太武的兴衰过往。明白它躲过历史浩劫是多么不易,避过风雨侵蚀是多么幸运。桑田碧海,尔与太武共见证。

地理位置:

福建省龙海市港尾镇南太武山

:)

撰稿

张琪

美工

张琪

图片

易欣王舒婷李丹凤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或复制链接







































白癜风吃什么药好得快
有人去过北京中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haishizx.com/lhszz/2907.html